退休官员的创业路
原本该颐养天年,一些退休官员却仍在创业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尽管艰辛,甚至还会引起一些非议,但他们努力的付出仍赢得了一片喝彩和赞誉。
原本该颐养天年,一些退休官员却仍在创业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有人说他们扶贫攻坚再展风采,也有人质疑他们的资金来源。
面对乡村凋敝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提出,应当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
回乡创办农业合作社
曾担任四川省政府救灾办主任、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省水利厅副厅长等职的范敬超,退休后返乡创业,带领村民种柑橘,2010年,他发起成立井研县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埋头苦干8年后,终于使当地柑橘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每亩平均收益1万元左右,得到了村民信服,也让自己从舆论的风口浪尖获得认可,这其中的辛酸也只有他自己真正体会。
21岁走出农村,从政近40年,今年68岁的范敬超回村当农民的想法,由来已久。
早在2007年年初,他就做好退休后回乡搞现代农业的准备,并让老家的姐姐先行尝试养鸭、兔和鱼,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同年在四川仁寿县的一次调研中,范敬超发现了一位“创业能手”徐文科,在他的带领下,当地一种杂交柑橘种植面积已扩展到近万亩,每亩产值高达1万元以上,甚至出口到越南、新加坡等国。
考虑到老家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跟仁寿县非常相似,范敬超回绝了组织安排后,决定回乡创业。然而,对没有任何柑橘种植经验的人来说,回乡的阻力绝不止于家人的极力反对。
土地流转是绕不开的问题。有人说他建果园破坏了村里的风水,面对质疑,范敬超挨家挨户与村民沟通,“你们不用操心也能每年领土地租金、家门口就有就业岗位、村里条件也得到改善……”最终,他获得了村里的普遍支持。
修路、规划指挥、协调建设,都是范敬超一手操办。创业以来,他每天在果园至少步行10公里解决问题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目前,该合作社的成员从最初的5人壮大到1600多人,并带动附近村民成片种植柑橘,为产业覆盖区农民人均增加5000元以上纯收入。在范敬超看来,年轻人回乡创业,大有作为。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这是被镇江句容市农民传了30年的一句话。今年75岁的赵亚夫与范敬超一样告老还乡带领农民致富。此前,他是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曾长期担任镇江市农科所所长、党委书记。
2002年,退休后他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当时镇江茅山老区最穷的戴庄村驻点,当时戴庄人均年纯收入只有3000元,村集体不仅一分钱没有,还倒挂了80万元债务。赵亚夫第一次办科技讲座,只来了两个人,甚至有人怀疑他是骗子。为了让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他承诺给试种的农民免费提供有机“越光”稻种苗、有机肥和技术指导,不管好坏,每亩以1200斤水稻市价保底收购。看得见的效益,调动了农民参与有机农业的积极性,随着有机农业面积逐年扩大,一大批农户富了起来。
2014年,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8万元,比13年前增加了6.5倍。他准备再用几年时间,使农民年收入增加到2.5万元——这是江苏省基本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指标。
10多年来,他带动农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组织农民成立有机农业合作社,从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淡泊名利的赵亚夫坦言,自己的退休工资已经够用了。
作为一名退休的副厅级干部,如今一年里有200多天扎根乡下,跟农民一起在田间地头忙碌。
在不少人看来,相对于落后的乡村而言,这些退休官员是稀缺的资源,鼓励他们告老还乡,其实也是鼓励乡村人才的回流。
下海经商兑现曾经的梦想
2008年,刚过完71岁生日的李诚志开始追求自己的第三个事业目标,学习做商人。
年轻时,他在国家体委科研所从事体育科研工作,是国家首批体育研究员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李诚志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回国后他任北京体委副主任,退休后他选择创办体育经纪公司。
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体育领域工作了30多年以后,他认为自己唯一的特长就是体育,多年来积累的资源也给了李诚志信心。在国外做研究时,他认识了美国体育产业领域的很多朋友;后来在体委系统任职时,又建立起了广泛的人脉,熟知与政府部门合作的路数。
不过,退休后的“下海”过程并不轻松。
在我国的体育制度下,运动队和运动员是属于国家的,不属于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想以创业者的身份来推广体育产业,困难巨大。李诚志就把精力集中在国外赛事的中国市场推广方面,他选择了在中国广受欢迎的NBA篮球比赛,但效果不明显。困境之中,他开始对美国体育产业的兴盛进行深入研究。他发现,体育产业之所以在美国能得到充分发展,是因为体育产业被当做一种服务的舞台,运动员和赛事都为其他各行各业的企业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提供服务。
他终于明白只有做体育营销,这个行业才能发展。
依靠在美国的资源关系,经朋友介绍,李诚志认识了美国原SFX体育集团的高管,双方多次谈判达成合作协议,他的经纪公司获得了国外体育明星成批量进入中国的渠道优势。
这些年创业不易,李诚志却始终在坚持。
在他看来,无论成功、失败都可以视为成功,自己成功了可以总结一下在中国做体育产业的经验,失败了也可以给后人一些教训,能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他已经感到满意,这也实现了他曾经的创业梦想。
与李诚志转型做商人的还有今年74岁的周祖慎,他先后在重庆市杨家坪、渝北和解放碑开设了三家古玩收藏店,并在渝北设立古玩会所,让更多喜爱古玩珠宝的人有了交流机会。
这位从中梁山矿务局局长职位上退下来的副厅级官员,把爱好变成一项新事业,16年里已开了三家珠宝古玩连锁店。虽然爱这些高雅艺术,也梦想过开古玩店,但工作之初周祖慎并没有时间精力去关注收藏。上世纪60年代时,收藏在重庆还没形成氛围。1985年,他在北京中关村出差,花几块钱买了一颗雕刻着“紫气东来”的鹅卵石,这算是他的第一件藏品。
大多爱收藏的人和家里的氛围分不开。周祖慎是湖南人,家里是中医世家,祖父是当地的名老中医,从小他就见到祖父不时带回一些瓷器、玉器回来。在周祖慎看来,古玩本就是高端艺术文化,他的目标就是创立自己的品牌。1999年,他第一家古玩店在大都会开业。
从开店之初,他对所有顾客承诺,买回家的藏品如果不喜欢可以随时退货。
2013年,受其影响,在建筑公司上班的女儿也加入了这个行业。目前女儿主要经营珠宝,虽有差别,但共同爱好让父女俩总会结伴出行淘藏品。
周祖慎认为,把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找准方向,虽然会有困难,但坚持下来就会成功。
退休部长投身中医药创新
惠永正是提出中药现代化概念的第一人,也是国家中药现代化计划的首创者。1962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23岁时,他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有机化学研究。2000年从国家科技部副部长的职位上退休后,他在张江创办了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惠永正便致力于推广计算化学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他也是中国超分子化学研究的领军人。这些研究为他赢得了从国家自然科学奖到科技进步奖在内的若干重大奖励。上世纪80年代,他便担任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所长。
在副部长任上,除了推动信息、制造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发展外,最让惠永正投入的,还是促进中国原创性药物的发展。
1993年,为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通过了新的专利法保护知识产权,该专利法禁止了对国外专利药物的仿制。一时之间,发展本国创新药物成为当务之急。同一年,国务院召集科技部、卫生部、计委、中科院、药监局等多家单位,成立了部际新药研究协调领导小组。
作为该小组的负责人,惠永正提议在张江建设国家生物制药基地。现在,该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生命科学园区。
退休后,他不愿像很多官员一样,利用其多年积累的政府资源在各种协会或学会工作,他选择了创办这家中药创新研究中心。
尽管惠永正在张江参与了国际药企的研发,但其主要精力还是在中药的现代化上。惠永正说,作为一个学科,中药的发展必须根基于现代化学。
他的方法是系统地建立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化学之间的联系。他带领的团队仔细甄别了中药处方及其针对的症状,并将这些症状根据当今对疾病的定义重新分类。他还列出了这些传统中药处方中的草药组分,并列举了其中已经鉴别出来的活性化合物。
通过多年的努力,惠永正领导的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已建立起一个信息库,系统内收集了中西医描述的20大类、1200种疾病数据;195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提及的、有临床医案或治疗效果数据的处方;9500种中药中含有的化合物;近万种中药植物药的命名、性味、归经、形态、产地、药理、临床应用和化学成分等数据。
他深知,搞原创药物无法急功近利。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还有相当艰巨的路在前头。惠永正曾建议名老中医以传统方式,每年带五六个徒弟,整理方子;把传统中药变革为新中药,将一方20多味药减至6个种类,加工成复方胶囊;他还希望中药专家与生命科学家牵手同行,一起推进中药现代化……
通过这些年带教新人,惠永正已把基础研究的接力棒传递给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亲历中药创新研究中心的发展变化,惠永正也开始退居幕后,打球、游泳、看书……做很多有趣的事,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