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产法院司法数据第三方报告在京发布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日前,知产宝司法数据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法学院科技文化与竞争法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和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同发布《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司法保护状况数据报告(2015年度)》。该模式是首次以独立第三方身份对一家知识产权法院做全面的数据观察和分析。

  据知产宝司法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普翔介绍,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法院以外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目的是强化对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的社会监督。此次数据发布是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全年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作为分析样本,该模式是首次以独立第三方身份对一家知识产权法院做全面的数据观察和分析。报告从客观数据的角度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数据进行深入解读,以此探寻知识产权保护新思路,发掘知识产权保护新规律。

  该报告以北京知产法院2015年全年的审结案件为样本展开分析,从而概观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状况。据相关统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5年结案总数为5432件,本次数据统计样本占数据总体的齐全度为92.45%

  报告集中将公众最为关注的技术类案件审理、判决赔偿金额、审理时长、陪审员参与、涉外案件等进行专项分析。

  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支持或部分支持诉讼请求的68件一审民事案件中,权利人请求损害赔偿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共计54件。民事案件判赔金额集中于10万至30万元之间,占全部赔偿案件总数的33.33%,判赔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案件占赔偿案件总数的77.78%。判赔金额最高的案件是一件涉及“美容器”外观设计专利的民事纠纷案件,法院全额支持了原告诉请的320万元赔偿金额。

  报告分析称,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判决结案的案件平均审理时间是125天,民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94天,行政案件平均审理时间132天。

  另外,报告对法官审理情况进行了个性化分析,按照院长、庭长以及典型法官团队的角度,对14位法官进行了多维度的数据法官画像分析。其中三位院长2015年共结案162件,人均结案54件;院长审结案件裁判文书总字数为81.24万字,人均27.08万字。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陈锦川认为,此报告对知产法院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对今后的具体工作改善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