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泳:反贪战线的一把尖刀

  从2011年至2015年的短短4年时间里,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干警于文泳参与查办和主办了各类贪污贿赂案件40余件,其中包括高检院、河北省检察院指令承办的刘铁男、武长顺等多起重大专案。

  说起来难以置信,5年前在沧州市供排水集团公司工作的于文泳,还是一个法律的“门外汉”。对法律职业的向往,促使他在成为法律人的道路上不懈努力。2004年,他获得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本科学历;2008,他以411分的优异成绩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司法资格;2011年,他通过考录成为沧州市检察院的一员,并一直战斗在反贪第一线。

  学习始终是于文泳工作和生活的主旋律。从事反贪侦查工作后,他更是把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在日常工作中,老侦查员审讯,他侧耳聆听,虚心请教;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他第一时间研读,领会法律精神,把握立法原意;省院组织初任检察官培训,他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成为明星学员;全省刑诉法知识竞赛,他脱颖而出,成为沧州市检察院代表队的主力答题手;市院开展“学、读、修、补、练”活动,他也积极参与……由于勤奋学习,善于积累,他业务能力迅速提高,很快成为沧州市检察机关反贪业务骨干。

  2012年底至2014年初,于文泳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案的查办工作。作为调查小组的组长,他负责5起犯罪线索的侦查工作。办案中他思维缜密,讲究谋略,执行迅速,带领小组几名同志多次赴大连、烟台、龙口、杭州、宁波等地,询问证人100余人次,调取重要证据200多份,形成侦查卷宗70余册,其中一起犯罪仅用了3天即完成了重要定案证据的调取,为刘铁男受贿案的顺利侦查终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8月以来,于文泳参与查办了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涉嫌受贿案。作为综合组的成员,他负责武长顺所有涉罪线索的梳理、分析工作,共形成线索分析60多份,补证建议20多份,重要人员涉案问题汇总20多份,起草重要的请示、报告30多份,总字数近10万字。这些成果,为专案组领导决策和调查组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有力支撑。案件转入司法阶段以后,于文泳作为审讯组的主要成员承担了对武长顺的审讯工作。

  长期奋战在反贪一线,侦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于文泳和其他反贪干警们一样,经常加班加点、饮食无常、起居不定,有时要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水米不进。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于文泳常常身兼数职,既是侦查员,又是后勤保障员,还担任司机,但他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唯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同事们粗略计算,于文泳从事反贪工作5年,出门办案的时间近4年,尤其在参加专案两年多的时间里,平均1个月才能回家1次,而每次回家时间也很短。家里老人生病住院、孩子交通事故受伤,他都不能陪伴在身边。

  由于工作出色,于文泳先后两次被沧州市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三等功;2015年被省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并被共青团河北省委和省委政法委授予“最美青年政法干警”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