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祥和春风暖万家
河南省桐柏县委政法委以大幅度提高群众安全感为目标,采取一系列强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严打”“强基”“民调”“防控”等工作,全力打造“平安桐柏”。
——河南桐柏老区加强综治平安建设纪实
“偷鸡摸狗的绝迹了,打架斗殴的极少见了,邻里之间更加和谐了,多年的‘老上访’安稳了,这些变化让我感到很吃惊!”
在地处三县接合部的河南省桐柏县安棚镇,长年外出打工的村民李明,今年春节回到老家,对家乡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深有感触,赞不绝口。
李明所感受到的变化,是“平安安棚”建设取得的硕果之一。去年,该镇投入100余万元,夯实镇村两级治安基层基础,镇里组建了专业治安联防巡逻队,各村分别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同时加强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实现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整治企业、校园及其他重点区域周边环境,推动全镇社会治安状况实现了根本性好转。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如今,像李明一样,桐柏县社会各界的干部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去年以来,该县委政法委以大幅度提高群众安全感为目标,采取一系列强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严打”“强基”“民调”“防控”等工作,全力打造“平安桐柏”。
示范引领,强力推进
桐柏县高度重视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把2015年确定为“综治基层基础提升年”。
时任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大鹏每月定期听取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汇报,加强指导,推动工作。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县里最终确定安棚镇、平氏镇、城关镇、朱庄镇为全县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示范乡镇。
为了提升这4个示范乡镇综治基层基础建设规模和档次,县里多次组织示范乡镇党政一把手和相关工作人员到南召、西峡、内乡、许昌市魏都区等先进县(区)参观考察,既学习到了先进的经验,也增强了搞好综治平安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为提升标准,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县委政法委组成4个督查组,分包4个乡镇,负责督促检查4个示范乡镇的规范化建设工作,每周督查活动不少于2次,一线办公,现场指导。县政法委主要领导坚持每周听取汇报,不断对督查组提出新的要求和工作时限。
至目前,4个示范点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力争打造全市一流的综治工作“样板乡镇”。
严厉打击,震慑犯罪
桐柏县政法机关牢固树立以打击为主业的观念,把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列为重点打击对象,相继组织开展了“平安你我他”百日会战、打击农村盗抢骗、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等专项行动,向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发起凌厉攻势。
去年共破获刑事案件457起,其中抓获网上逃犯82名,刑事拘留330人,逮捕180人,移送起诉492人;查处行政治安案件2009起,查处违法人员2269人,行政拘留1113人,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近200万元。一是持续开展命案侦破攻坚,现行命案发3破3,连续六年保持命案全破。二是深入摸排重点行业场所的黑恶犯罪线索,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先后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5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6人,有力地打击了黑恶犯罪气焰。三是回应群众安全需求,有针对性地打击城区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电动车、街头“两抢”、电信诈骗,农村盗抢粮食、牲畜家禽、农机具犯罪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共破获“两抢一盗”案件152起,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四是关注群众食品和药品安全,破获食品药品犯罪案件62起、其他经济案件20起,打击处理涉案人员89人。五是以吸毒人员“大收戒”活动为载体,严打涉毒违法犯罪,社区戒毒65人,行政拘留120人,强制戒毒149人,从中带破毒品案件30起,逮捕20人,收缴毒品1000余克。
加大投入,联网技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综治平安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
去年以来,随着综治平安建设的不断推进,细心的居民会发现,集镇街道、社区、学校里的监控设备越来越多,这些“电子眼”凝视着城镇和乡村各个角落,为居民守护着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据桐柏县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障居民安居乐业,桐柏县着力加强了技防工程建设。全县目前已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采取县乡联合投资办法,由县财政局统一招标,统一采购视频监控设备,对全县各乡镇(园区)辖区内的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重点部位和关键路段的视频监控探头全部换成360度高清探头,并通过了检查验收,实现了县、乡两级联网,有效提升了全县技防建设的规模和档次。县视频监控中心配齐了专职网上巡逻视频监控管理员,专门负责全县及各乡镇监控平台的管理使用,县公安机关和乡镇派出所对视频监控平台实行24小时网上巡逻防控,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县城视频监控实现了与公安110接处警系统的联网对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效能。
安棚镇公安派出所副所长张明春说:“自从覆盖全镇的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以来,随处可见的摄像头起到了有效的震慑及预防犯罪作用,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2015年安棚镇的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较2012年下降了80%。”
健全机制,化解纠纷
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桐柏县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县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定期听取该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制定下发了《关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相应的《考评办法》,以及《关于全面推进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并有效运转。各村(社区)也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吸纳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建立县级专职调解员队伍,兼职调解员队伍由县级领导或工作人员组成。
乡、村两级民调委员会由司法部门牵头,强化和规范调解员队伍建设。乡级配备2—3名专职调解员,村级配备1—2名专职调解员。出台了《桐柏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考核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广大专职和兼职调解员的积极性。据统计,桐柏县、乡、村专职调解员已达300余人,兼职调解员达600余人。
2015年10月中旬,县综治委组织全县村支书和村委主任参加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专题培训班,提高了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县委书记莫中厚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就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进行调研,组织观摩评比活动,加压增责,表先促后,促进了工作开展。
为防止基层矛盾纠纷演化为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由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公安、信访、卫生等24个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做好对突发信息的筛选、上报、处置等环节的工作,对应急机制的预防、启动、实施和完善作出了明确详细的安排,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
网格管理,优化服务
“有事不用找别人,打个电话,小区长全包啦!”居民发自内心的赞叹,是对桐柏县城关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肯定。
2015年初,城关镇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集基础信息、三维地图、社稳评估、网格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指挥立体平台。自平台建成以来,已输入人口基础信息7.9万人,人口信息录入率达90%。镇党委书记李亚松告诉记者,通过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工作在“网”上提速,服务在“格”中提效,居民切实享受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保姆式服务”。
城关镇镇长杨相斌说,在镇网格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全镇坚持板块划分小区的原则,以路、河、巷等为界进行科学化分,实行属地管理。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结合居民住宅区、单位分布现状,将8个社区合理划分成114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小区,设小区长一名。网格化管理实施后,社区干部和小区长都有一片自己的“责任田”。在他们的努力下,社情民意渠道畅通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居民自治得以贯彻实施,邻里友爱、邻里互助、邻里和睦,推动了全镇大局和谐稳定目标的实现。
城关镇是桐柏县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成功的范例之一。去年,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完成了对全县所有城乡社区和行政村的网格化的划分,每个基础格分别配备一名网格长、一名网格管理员和一名信息员,大部分乡镇设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办公室,并将服务管理内容进行公示,做到了“五有”,即:有亮相栏,有网格示意图,有工作职责,有工作制度,有“回音壁”。
目前,已完成县城内人口信息的录入,为下一步服务管理的精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