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推广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冯雷) 记者日前从陕西政法委有关部门获悉:陕西全面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机制已取得明显成效。近日,中央综治办在陕西延安召开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相关项目总结推进会,专门组织与会代表集中观摩了富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办公室和茶坊镇马坊村“两说一联”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
“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机制,是富县人民法院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所创出的新经验。全县246个村(社区)设立“群众说事室”,确定1名联系法官,由村(社区)干部主持、涉事群众参与“说事”,以“拉家常”的方式讨论解决本村(社区)里出现的难事、大事、乱事和各类矛盾纠纷。当“群众说事”涉及法律问题时,联系法官应邀到场或者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说法释理、答疑解惑、明断是非,指导和帮助群众组织依法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把村民自治与法治手段、法治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基层依法自治。这一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陕西省委的充分肯定。2014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基层人民法院学习推广“两说”机制。
为在全省范围内扎实推进富县法院“两说一联”机制,2015年9月,陕西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在全省推进“群众说事、法官说法”便民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并在富县召开观摩现场会,在全省推广“两说”机制。陕西各地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群众说事”“法官说法”。“两说”机制活动既激活了基层自治功能,又促进了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去年,安康市不断探索创新调解新途径,开展“三调联动”工作机制课题专项研究,探索建立公调、诉调、检调对接机制,有效整合资源,使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的创立了“四位一体”矛盾纠纷联动平台,还有的创造了“三线两化”社会治理模式。特别在“两节”“两会”期间,他们开展了为期3个月矛盾调解专项活动,确保了全市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省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17548起,成功调解113878起,调处率达96.8%。
“两说”机制深入开展,满足和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多元化的需求。各级法律工作者以带案下访、应邀上门、网络互动、电话联系等灵活便捷的方式,及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服务和法律指引。该机制在陕西推广以来,全省法院诉讼外指导或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9万起,取得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效果。把“法官说法”嵌入“群众说事”,通过双向互动、多方联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确保“两说”机制在全省深入开展、稳步推进,各级政法机关从实际出发,不局限于单一模式、搞“一刀切”。他们遵循基层治理规律和司法工作规律,根据陕北、关中、陕南地域不同,城区、县乡情况各异,改革创新、勇于作为。针对群众需求安排“说法”内容,根据群众意愿选择“说法”方式,按照群众语言阐释法律规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司法服务。同时,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社会治理平台。一是有效利用人民法院自有平台,把推广“两说”机制与当前的立体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其他审判业务部门和人民法庭配合实施。二是有机嵌入各类基层治理平台。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等。主动到农村、社区和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企业、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以及城建、土地、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进行协调对接,建立司法服务联系点,零距离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充分运用网络服务平台。把12368热线服务、诉讼服务网在线服务、联系法官定向服务结合起来,通过热线解答、工单督办、上门服务、远程接待等多种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形成高效便捷、灵活开放、多元互动的立体化服务网络,真正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