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盗窃案被评为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电视台联合评选的“2015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揭晓。经过各级人民法院和中央电视台选送、众多网民投票、知名专家评审等程序,西安市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通过非法购买公民手机号码、利用支付宝进行盗窃的朱武进、郑毅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被评为全国“2015年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2013年10月初,同为“80后”的海南省儋州市无业人员朱武进和潜水教练郑毅预谋通过支付宝实施盗窃。2013年10月7日晚,朱武进、郑毅通过网络联系到广东省吴川市的李观钦,要求购买电信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个人信息资料。李观钦先将从淘宝网一卖家处获取的10个手机号码及密码发给朱武进。朱武进、郑毅筛选出开通支付宝账户的手机号码,登录电信网上营业厅,激活手机用户的短信拦截功能,采用拦截支付宝、银行客服向手机用户发送的短信和利用支付宝平台“忘记登录密码”向手机用户发送更改账户密码的验证码功能,对支付宝账户密码进行篡改,分两次盗取了被害人魏某支付宝账户内人民币39950元。
同年10月8日,二人前往海南省海口市,当晚通过网络再次联系李观钦。李观钦通过网络花3500元购买了1万个陕西电信用户手机号码和密码,以4000元卖给了朱武进、郑毅。二人购买多个网卡,在海口多家酒店内通过网络实施盗窃。
该案被告人朱武进、郑毅预谋通过批量获取电信用户手机号码及登录密码,筛选开通支付宝账户的号码,设置短信拦截功能,利用拦截短信对支付宝账户密码进行篡改,直接将支付宝账户和关联的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入银行账户或买卖游戏点卡实施盗窃,后伙同他人共盗取人民币238228.71元。该案系全国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网络盗窃案。
10月10日至26日,陕西省的余某、赵某等被害人发现支付宝账户余额被人盗取,立即向西安市公安机关报案。同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西安公安民警在海南省儋州市、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口市分别将朱武进、郑毅、陈兆祥、吴起合、杨家西抓获,2014年4月在广州市将李观钦抓获。
2015年1月,莲湖区法院对朱武进等5名被告人利用网络盗窃他人账户钱款23万余元和被告人李观钦非法获取并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盗窃罪分别判处朱武进等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至五年零五个月不等;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向上述被告人出售1万个用户手机号码及网上营业厅密码的被告人李观钦有期徒刑九个月。一审宣判后,部分被告人以原判对其量刑过重及原审判决认定的盗窃数额不对为由提起上诉,被西安中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除了具有身份识别、相互交往的价值外,更被作为重要资源赋予了经济利益,并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价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不法分子通过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推销产品、非法牟利和违法犯罪。本案的公开审理,对推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