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分级诊疗如何“破冰”
本报讯(记者王涵) 3月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晓伟表示,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优质资源匮乏的问题还客观存在,如何让我们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解决13亿人的看病就医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十分关注。
他表示,目前医疗改革的核心表现为供需矛盾,大病小病涌向城市大医院,城市农村患者也涌向大医院,这样就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状况。因此,推出分级诊疗制度从目前来说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人人享有的一个就医体制的保证,是对我国医疗资源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是对就医习惯的改变。当然,分级诊疗这项战略举措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分级诊疗实施之日,乃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之时。
马晓伟表示,分级诊疗主要特点有4个:一是基层首诊,二是双向转诊,三是上下联动,四是急慢分诊。关键是基层首诊,大家只有在基层看病,再到大医院看病,才符合就医的次序,也才符合国际惯例,国际上没有不分级诊疗的国家,都是按照医疗机构级别来看病的,这样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在上级医疗机构。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就医的格局,就要求实现基层首诊。
其实,不仅仅是官方在关注分级诊疗改革,互联网企业的代表也十分关注此事,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就在今年的议案中表示,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患者信息共享。只有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诊疗、用药情况,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才能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
马化腾提出,应该“进一步落实医生自由执业政策,逐步消除让医生成为‘自由人’的‘隐性障碍’,让医生的医德和技术能够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马化腾建议监管部门,积极支持并总结分级诊疗制度的创新与试点经验,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积极鼓励包括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分级诊疗制度在各地的探索与完善中去。同时,可通过远程教育与远程医疗等手段加强基层医疗培训,培养更多合格的值得信赖的医生。特别是,培养基层医生使用移动医疗设备的习惯,做好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可助力“保基本、强基层”。
此外,马化腾还建议,应该打破医院的“信息孤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并完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制度,实现相关信息的可得性和互联互通。监管部门可以建立配套政策法规,由满足要求且居民个人指定的第三方公司,按照对应政策法规,在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存储信息,再由居民通过互联网授权查看、使用其对应健康档案信息。
在医保支付环节,马化腾提出,可考虑在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使用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允许合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由居民个人选择支付公司,建立起便捷的“医疗保险”网络支付制度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