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沛县“农民工学法周”形式多样

  本报讯(□李培友) 春节过后是农民工返程高峰,近日,江苏省沛县2016年度“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在全县大街小巷、社区、广场车站热烈进行。该县组织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志愿者百余人分成6个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系列法制宣传维权活动。

  送法活动丰富多彩。利用法制广场、法制宣传一条街等宣传阵地,开展大型“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组织开展“送法下乡”“送法制电影下乡”“送法制文艺下乡”活动。重点宣传劳动合同、征地拆迁等与农民工合法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着力增强农民工学法用法的实际成效。

  平台建设形式多样。利用“12348”热线电话,为农民工学法用法依法维权提供平台。积极发挥农民工法制学校、农民工法制教育长廊、农民工法律图书柜(角)等普法教育阵地作用,以农民工法制学校、社区教育中心等活动教育场所为农民工举办专题或专场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制培训,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农民工合法有序融入当地社会,融入城市。

  维权活动多家参与。积极与开发区、法院、劳动保障、信访、纪委等部门相互配合,到工地、企业和民工中广泛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排查活动,发挥各自的工作职责,现场指导和督促劳资双方处理工资拖欠问题;建立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法律援助站全天24小时值班,开通法律服务专线,全力为农民工讨新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在各法律服务机构设立农民工讨薪服务窗口,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服务人员负责接待工作,解答民工的法律咨询。对民工反映的工资问题和法律援助案件实行“首问制”,对一些不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使用调解程序,尽量减少民工讨薪成本。对于确有困难的民工实行法律援助,确保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