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城市顽疾根源 破解建筑垃圾围城

过去,大家或许对建筑垃圾的概念比较陌生,自“深圳滑坡事件”发生后,建筑垃圾这个城市管理的“心病”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迅速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这个拥有150多万城区人口的较大城市,年均产生拆迁类建筑垃圾以百万吨计,但该市却未曾遭遇“垃圾围城”之困。那么,破解建筑垃圾围城难题的邯郸市又是怎样创造“邯郸样本”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企业。

观 点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邯郸目前并不存在建筑垃圾‘围城’现象。”邯郸市建筑垃圾管理处处长王景建说。

王景建向记者介绍,从十几年前开始,邯郸市便认识到建筑垃圾围城的严重性,并且意识到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性,通过政府扶持方式筹建了邯郸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特别是近几年,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列入全市重点工作,明确要求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邯郸市基本上形成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良性循环体系,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围城、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变建筑垃圾为新型建材,在全国率先破解了困扰众多城市发展中的建筑垃圾处置难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正是其中典型。”王景建对如何处理建筑垃圾问题有独到见解,他说,只有把建筑垃圾当作资源,才可以避免垃圾围城。管理好建筑垃圾并加以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根本出路。

焦 点

找准城市“顽疾”的病因

“过去,邯郸市与许多城市一样,由于种种原因,在建筑垃圾管理上存在着很多弊病,建筑垃圾是困扰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王景建说。

为防止垃圾乱倒,邯郸城市管理部门不辞辛苦,不分昼夜,采取蹲守建筑工地、堵截社会运输车辆等方法,常常顾此失彼,精疲力竭。尽管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私拉乱倒现象仍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以致束手无策。

既然建筑垃圾的管理不能仅靠一次次突击清理,更不能靠蹲坑死守、堵工地、追车辆的老办法来解决,那么寻找一条既科学又长效,既治标又治本的办法就摆在了城管人面前。

要想破解老大难,首先要找准矛盾的焦点在何处。王景建告诉记者,十几年前的邯郸存在着三大焦点问题:

一是清运市场混乱。2003年以前,邯郸市建筑垃圾清运市场管理基本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大大小小的运输队伍有30多家,受利益驱使,运输车辆相互间恶性竞争,甚至大打出手,形成了“土霸”垄断。强行清运,不仅损害了建设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还严重扰乱了清运市场秩序。

二是私拉乱倒问题严重。个体运输车辆为减少运输成本,经常私拉偷运,并随意就近倾倒垃圾。在城乡接合部、环城路、农田周围、河渠沟旁等,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到处泥泞,老百姓苦不堪言。

三是处置场地处于半闲置状态。由于私拉乱倒现象严重,进场垃圾量小,不仅建筑垃圾处置场地形同虚设,还要每年拿出几十万元的资金再去清理乱倒的建筑垃圾,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模 式

创新管理机制解难题

经过调查研究,把握市情,邯郸市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共识:要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建筑垃圾的管理问题,必须建立建筑垃圾的长效管理机制。

邯郸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建筑垃圾的综合管理政策和措施。城管部门广泛收集各地经验,结合邯郸实情,经过摸索实践,创出一套“多元化”建筑垃圾综合管理新模式:

管理源头化。一方面采取建设、城管部门联合把关的方式,在市项目审批中心和市拆迁办设立了城管窗口,紧紧把住了建设、拆迁项目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清运手续的审批源头;另一方面,按照“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对建设、拆迁工地实行24小时监控,凡发生私拉乱倒的,查找源头,对业主单位重点处罚。

措施制度化。邯郸市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把建筑垃圾管理的措施用制度规范起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管理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建筑垃圾建筑工地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将主城区划分为16个责任区,明确监管人员、监管责任、考评和奖罚办法,实现了对建筑工地和运输市场的全天候监控,做到了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市场准入化。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考核和奖罚,对于违规清运的,根据扣分多少给予责令整改、暂扣资质、甚至吊销资质处理。

车辆密闭化。为有效防止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因撒漏、飞扬造成的“二次污染”,20054月,邯郸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密闭化改造工作,所有备案清运车辆全部按照要求安装了密闭化加盖装置。

处置资源化。一方面先后设置并加快了齐村大坝、董二庄、北屯头、北环路、西邢台5个建筑垃圾专用处置场地的日常推平速度,提高了5个处置场地的利用率,保证了全市建设类建筑垃圾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置消纳;另一方面,严把建筑垃圾管理源头,结合禁止黏土实心砖使用、调整墙体建材产业结构、变建筑垃圾为再生资源的相关政策,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扶持筹建了建筑垃圾制砖项目,从而实现了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监管科技化。从20087月至今,陆续对全市建筑垃圾清运资质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监控装置。通过实时动态监控清运车辆的行驶速度、方位、路线,确保清运车辆严格按照核准要求处置建筑垃圾。此举有效避免了个别运输车辆不按规定时间、地点、路线行驶和倾倒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了监督管理机制。

服务人性化。为了有效解决主城区居民装修垃圾收集和处理难题,邯郸市在2008年购置两部装饰装修垃圾收集车辆和8个收集专用箱的基础上,于2009526日正式在主城区启动了装饰装修垃圾的试点收集工作,并开通了装饰装修垃圾收集热线。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装修后垃圾外运难问题,也解决了装修垃圾乱倒污染环境问题,真正体现了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理念。

影 响

呼之欲出的“邯砖”经验

一面是日臻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一面是堆积如山难以消化的建筑垃圾。解决建筑垃圾问题的核心是实行建筑垃圾产业化。

邯郸市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在“开放总揽,环境先导,民营突破”的总体思路下,按照政府推动、项目招商、循环经济的方针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采取“政府搭台,民企唱戏”的方式,扶持民营企业筹建了邯郸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

做过运输工作的寇全有看准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这个环保节能项目,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于2004年正式成立邯郸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这些普通人眼中的垃圾可是我们的‘金山’。整个生产过程既不需要燃煤加温,又不产生任何污水、烟尘和废气,我们公司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环保、节能型企业。”在寇全有的眼里,建筑垃圾有着绝对不可估量的价值。

寇全有向记者介绍,建筑垃圾制成的砖,尽管价格和黏土实心砖相当,但它的性能、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是黏土实心砖无法比拟的。用建筑垃圾制砖不仅破解了垃圾围城的难题,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和资源。

据介绍,全有生态建材公司是邯郸市首家利用建筑垃圾固废转化为生态建材的企业,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建筑固废转化生态建材企业。目前,可处理建筑垃圾100余万吨,在全国率先形成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生产模式。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邯郸调研时指出,邯郸市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的“邯砖”经验,产生的社会效应将不亚于20世纪90年代的“邯钢经验”在全国的影响。邯郸市建筑垃圾制砖项目健康运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称之为“邯砖”经验。几年来,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成都、长沙、哈尔滨等80余个城市先后来邯郸市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和学习,均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