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以议案促立法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落地”,成为今年河北两会的主要亮点之一。另外,该省两会上,还有多个方面与立法有关。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作为京津冀协同立法的首个项目,终于在2016年河北两会上告竣,31日起将正式施行。据悉,这个重要的“治霾”法治保障,前后历经四次审议,数次修改。

  记者注意到,该条例共893条,对政府及其部门责任、各类污染源防治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区域协作机制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这部条例是以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基本依据,对河北大气污染防治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不仅强调能落地,体现河北特色,也是河北法条最严格、罚则最严厉的一部法规。”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冯志广说。

  而此条例的“落地”,也成为今年河北两会的主要亮点之一。另外,该省两会上,还有多个方面与立法有关,内容涵盖反腐、扶贫等。

反腐败法规已展开调研

  河北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天,河北省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省环保厅原副厅长、党组成员李葆,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党组成员潘晓东,石家庄经济学院原党委书记郝东恒三人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

  这一举动被不少专家解读为“打破了两会期间惯例”。而关于河北反腐的情况,在该省今年两会上更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有人大代表提交“反腐立法”议案已得到落实。

  制定《河北省反腐败条例》是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张之永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之永和另外11名代表去年提出的。“作为法律界的代表,有责任和义务推动社会法治进步。”张之永说。

  为使所提议案更具可操作性,张之永等代表提交的《河北省反腐败条例(草案)》,对反腐败机构及其职责、预防措施、处罚种类及认定等都作出了具体设定。

  “实行预防腐败责任制,将本单位贪污腐败行为发生率与单位主要负责人政绩挂钩,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预防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张之永透露,他们所提交的《河北省反腐败条例(草案)》将预防措施作为重要一章。

  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当每年在本级政府和本单位的门户网站上按规定公开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机关运行经费的预算和决算情况。如有公民对公开内容提出疑问的,相关单位应当予以说明和解释。

  《河北省反腐败条例(草案)》还称,公职人员每年630日和1231日如实向监察机构申报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家庭全部财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2015116日,河北省人大方面召开会议进行了审议,认为该省制定反腐败法规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确保权力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此项内容开展立法调研。

人大代表建议“扶贫立法”

  为确保2020年我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全国正在进行一场扶贫攻坚战,如何做到扶贫政策有效落地?河北省11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扶贫立法”,并提交了《河北省扶贫条例》议案。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5年,河北省脱贫攻坚成效明显,50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但河北省人大代表、律师齐秀敏说,目前全省还有62个贫困县、7366个贫困村、31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燕山至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和环首都地区,其中有58个县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难度很大。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河北省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期”,而打赢这场硬仗,不仅需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也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联动,更需要加快河北省扶贫立法工作,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强大合力。

  “扶贫开发的许多难点、重点、热点,需要靠法律途径来解决;扶贫开发定位模糊,需要依靠立法来明确;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需要依靠立法来加强;扶贫开发的主体需要立法来规范;扶贫开发部门的地位也需要依靠立法来提高。”齐秀敏称。

  记者注意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国家鼓励地方立法先行,目前在甘肃、贵州等地已经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我省也亟待出台这样一部扶贫条例,更好地指导扶贫开发工作。”齐秀敏指出。

  另外,《河北省扶贫条例》草案,设置了42项条款,分别对扶贫对象、扶贫开发措施、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呼吁完善110接处警机制

  除前述反腐和扶贫这样的“大政策”外,一些与基层工作相关的立法呼声,在今年河北两会上也备受关注。

  河北省人大代表、保定市公安局莲池分局红星路派出所指导员兼社区民警唐明宇,呼吁加强完善110接处警立法工作。

  谈及这个建议,唐明宇说:“今年恰逢是110报警服务政策推出30周年,在日常工作当中我们发现很多的接报警都属于无效报警。”

  河北省公安厅网站消息显示,2015年全省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接报警1345万起,有效报警336万起,仅占全部有效警情的25%,无效警情1008万起,占全部报量的75%,骚扰、重复、咨询三类电话占全部无效警情的84%

  其中,骚扰电话对110影响最严重。统计称,去年河北省110共接骚扰电话375万起,占全部报量的28%,比有效警情的总量还要多。

  同时,把“110”当成“咨询台”的电话也很多,大部分是打来咨询政府其他部门业务或公安机关业务的,有的人甚至把“110”当成“114”,单纯打来查电话号码。

  唐明宇介绍,110报警服务台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紧急救援等综合服务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北绝大部分市县业已完成了110122119三台合一建设。但110职能范围一直未有明确法律界定,现行仅有2003年公安部制定的《110接处警工作规则》这一内部规章,且部分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效力。

  “与此同时,在社会新常态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公民权利意识日益强烈、部分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造成110报警台变成了各种问题诉求的倾泻渠道,公安机关由此承担大量非警务活动。”唐明宇说。

  对此,唐明宇建议,加快推进完善河北省接处警法制化建设,对110报警服务台的性质、职责、职能、受理范围进行立法定位,确保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