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更多内涵
雾霾、交通拥堵、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话题再次成为本年度北京两会的热点。另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否解决好北京的“大城市病”,公众对此充满期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1月28日上午11时许,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临近尾声,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伟的带领下,新当选的6名人大代表向宪法庄严宣誓。
新代表向宪法宣誓,这在北京市人大会议上尚属首次。但是根据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此举以后将成常态。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历时8天的北京市两会闭幕。许多涉及民生、立法、环保、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在这8天的会议上得到了充分协商与讨论。
北京空气治理非一日之功
雾霾问题一直是困扰北京发展与城市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问题。对于雾霾的治理,北京市市长王安顺直言:“雾霾问题压力很大,三五年之内解决不了,但这个问题终究必须得到解决。”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也谈到,尽管北京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去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1%。但是冬季连续多日的“空气红色警报”仍然让他彻夜未眠。
对于雾霾治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也表达了公众对政府提出的要求和期盼。
“我是搞声乐教育的,雾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嗓子,我们的学生是要张嘴唱歌的,可是现在我的学生因为雾霾而导致嗓子发炎的情况越来越多,嗓子一发炎就不能上课,这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计划和秩序。”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会长马秋华无奈地说。
“除PM2.5下降外,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重污染的天数。”北京市人大代表、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建议,重污染天数指标应写进“十三五”规划《纲要》。
王金南认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环保目标和指标的建设上,应该设定重污染天数。因为PM2.5年均浓度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年的重污染天数减少。
北京市政协委员朱良建议,北京市也可以增加“准红色预警”等级。对于已经预测将出现很严重的污染,但还不能触发红色预警的情况,可提前采取红色预警强制性应急措施中的几条或全部,提前控制污染物的积累。
多向出击缓解交通拥堵
2016年北京两会期间,来自北京16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北京市交通拥堵、停车难、违法停车等问题发表看法。
“建议有关部门对长年拥堵路段进行调查研究,从红绿灯的设置、出入口的设置、车速的限制和衔接三个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北京市人大代表顾祥胜在小组会上针对北京交通拥堵情况发言。
北京市人大代表王曦东认为,从北京目前的道路状况看,交通管理应注重细化管理服务,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细节进行再优化升级。
北京市人大代表孙逢春就停车难问题在小组会上提出建立立体停车库的建议。北京市政协委员廖永林也表示,违章停车的违法成本过低造成了乱停乱放屡禁不止,影响车辆通行,建议加强执法力度。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拟立法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立刻引发舆论关注,成为社会焦点。
针对制定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规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主任李小娟介绍说:“城市的治理和管理不只是政府的事情,公众也不是被管理的对象。为了让城市运转得更好,公众应该是参与者。研究制定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规定的过程,也是汇集群众意愿的过程,追求全社会达成最大共识的过程。公众适当降低一下自己的机动车使用强度,也是为了保证大家都能拥有一个比较顺畅的交通环境。”
李小娟介绍,制定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规定,目前考虑其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已经实施多年的机动车尾号限行,此前外界关注的征收拥堵费等问题,暂没有纳入此次立法考虑。不过,在讨论过程中,也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用法治思维来加强城市治理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在谈到北京市的城市治理时说,应该通过法治手段进行规范管理。
2016年交通行动方案包括6个方面的46项,治理拥堵的措施和力度将给社会信心。同时,停车立法有望明年上半年出台,尽管“有位购车”在北京尚不具备实行条件,但仍然需要通过立法手段对停车问题进行规范。
王安顺指出,“大城市病”成因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城市管理滞后,随着城市管理对象日趋多元化,新问题层出不穷,有些法律法规没有健全,有些已经落后于形势。“空白的要建立起来,要立法,落后的,要修补,要完善。”
王安顺表示,尤其在处罚方面有些处罚就是震慑不足,要切实改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下一步要整合各级各类执法力量,加强联动执法、综合执法,对各类违法违规及时发现,严厉查处。
王安顺表示,目前已经着手对相关部分的职责分工进行梳理,消除“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要把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
以上种种举措和成效都是北京市在法治治理与法治建设北京过程中的进步,是北京坚持依法治理、共同治理,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的具体体现。
京津冀进一步协同发展
王安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我市贯彻意见,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在谈到治霾措施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农村地区的煤改,并认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不光北京要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天津、河北也要齐头并进。
市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陈定旺指出,北京农村的煤改进行得还算快,85%已经完成。但河北、天津,农村地区的煤改则进行得相对缓慢。比如天津,60%仍在烧煤;河北烧煤的比例高达85%。陈定旺说:“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形势下,光北京进行煤改,肯定不够,应该三方政府联合出台相应促进措施,使三地的煤改同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减霾、环保的效果。”
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今年京津冀发展还要聚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热点难点问题议政建言。发挥协商恳谈会作用,围绕防范金融风险,化解政府债务;完善一般制造业和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政策体系;人口调控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运用网络议政平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更加充分地听取各界委员的意见建议。就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与天津市政协、河北省政协召开三地主席联席会议,联合开展协商。 (本文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内容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