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15

——年度法治热点新闻回溯

  2015年,既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实际上,自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法治工作做过一系列批示,多次提到“平安中国”“法治中国”。2014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5年,无疑是这一系列依法治国方略的延续和深化。

  在政法方面,从年初中办、国办发布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到年底中央政法委印发的《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试行)》,彰显了中央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的坚定和决心,众多法规自上而下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为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扎紧篱笆墙。

  在法学系统,中国法学会作为法学理论的最高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出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同时,为了让全民重建法治信仰,地方法学会的建设在这一年也是成绩斐然——让法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高端走向基层,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百姓(详见20151229日本报报道)。

  这一年,司法体制改革也迈入深水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各部门相继出台改革举措和文件,为依法治国的健康、平稳、有序推进进行探索和尝试,形成的一些很好经验和样本正在系统内得以传承、推广和弘扬。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体现公平正义,才会重建起人们对法治的信仰,特别是在案件纠错方面,体现出了司法机关敢于正视问题的巨大勇气。日前,云南巧家少女钱仁风坐了13年冤狱后改判无罪,为2015年司法纠错画上了句号,但显然这不是终点。

201511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十三五”的蓝图已经绘就。即将开启的2016年将沿着既定的目标,在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上下同心,为下一个五年的奋斗书写新篇章。

策划人:田雄 执行:薛应军 叶俊 汤瑜 周頔 李卓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