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名法学博士共议“依法治国的公法路径”
12月19日至20日,第十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在广州大学城举行,来自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内的全国10余所重点高校的150多名法学博士齐聚一堂,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公法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大元、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林来梵等全国多位知名法学教授参与论坛并发表评论。
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由山东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肖金明发起,迄今已在全国连续举行十届。本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由广东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肖金明在论坛开幕式上说:“召开公法学博士论坛的目的很明确,第一是为法学博士生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第二是为老师们整合公法学资源、培养公法学人才提供平台,第三是为公法学蓬勃发展培养建立公法学人联盟,公法学博士生是公法学人联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就宪法宣誓、立法协商、立法法修改、行政诉讼和港澳基本法实践等不同分论题共举行九个单元的讨论。其中,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叶远涛就《宪法宣誓——由仪式到信仰》进行了报告,通过介绍我国宪法宣誓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内容,从而论证宪法宣誓不仅仅是仪式上的制度,它最根本的使命是在于塑造公民从仪式到信仰间的内心转变,即宪法宣誓的最根本归宿在于塑造法治国公民内心对宪法法律的自觉信仰;澳门大学博士生张强以《港澳是城非邦论:同质性原则下的特区高度自治边界研究》为主题进行了报告,指出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重大创新,但是近些年来“港澳是城邦”的观点逐渐出现在视野内,因此,有必要从城邦与特别行政区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和宪法同质性的原则出发,分析为什么特别行政区与城邦不同以及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边界为何,从而为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勾勒框架。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树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石佑启等5位全国知名法学教授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公法路径”为题为论坛做了主题报告。李树忠首先强调了公法对于国家权力的规制和公民权利的重要作用,指出法的权威早期是政治的权威、当前主要表现为司法过程中的权威,使宪法成为法律是我国努力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我国在基础理论和制宪权问题方面加强建设,厘清政治权威与宪法权威的关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石佑启教授提出了法治政府构建的基本内涵是建立有限有为的政府,建议大家思考法治建设的维度和路径如何构建和实现,强调政府必须受制于法,政府的职能设置要科学、规范和适度,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并且不作为的危害性甚至超过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