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届三峡法治论坛在宜昌举行
本报讯(记者钟安安) 12月17日,第六届三峡法治论坛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市委常委、政法委第一副书记、公安局长刘红洲,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忠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邹志坚,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月生,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进国,副会长赵儒铭、杨国化、王春晖、刘克勤、杨黎明,市法学会秘书长金惠敏等出席了论坛活动。市法学会学术委员、宜都市法学会及各县市区、市直政法部门法学会联络组组长以及获奖作者代表约15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由宜昌市法学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主办的本届论坛主题是“法治民生问题探索与研究”。作为全市十大法治惠民实事之一,旨在围绕法治民生中法律问题的研究,全力推进“法治宜昌”建设。
在本次论坛上,市法学会表彰了68篇获奖论文。这些论文紧紧围绕主题,结合宜昌市实际,抓住当前法治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从理念、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宜昌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长刘红洲要求,一是坚持服务的理念,在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中彰显法学法律界的支撑作用。在推进大城建设中,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做理论上的清醒人、行动上的引领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建言献策,带动和促进全社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切实为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注入强劲的法治动力,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二是坚持实践的理念,在推进法治宜昌建设中突显法学理论的引领地位。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法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服务法治实践。三是坚持创新的理念,在争创一流中实现法学理论繁荣发展的宜昌担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创新是群团组织发展的不竭动力。
开展法治论坛、繁荣法学研究,一要坚持“三服务”,为平安宜昌建设提供法治理论支撑。各级法学会组织要在“坚持服务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上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二要促进成果转化,着力创新法治论坛工作机制。要定期磋商、交流信息、推广经验,努力把论坛越办越好,办出规模、声势和影响;三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切实加强法学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并了解国情、省情、市情的中青年法学专家队伍,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他们有用武之地。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忠斌致闭幕词,余跃进等6名获奖论文作者在会上作了精彩演讲。表彰论文征文活动组织优胜单位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