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成了黑户”
迁移、退学等致大中专毕业生户口“丢失”
迁移过程中材料丢失、中途退学未退回原籍等,成为大中专毕业生“黑户”形成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找回“丢失”的户口,需耗时半年至两年,仅差旅费开销就在5000元到2万元不等。
2015年国庆节,小符特别郁闷。
国庆节前,他和相爱4年的女友准备结婚,高高兴兴前往民政局登记领证,却被告知材料不全。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小符变成了“黑户”。
小符家住海南屯昌县屯城镇,2009年考入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将户口迁到学校。今年9月底,小符因准备结婚前往学校迁户口,工作人员称他未在学校落户,户口迁移证也不见了。
小符回到屯昌老家,民警告诉他,在户籍查询系统并未找到其户口信息。民警推断称,小符可能在福建未落户成功,导致成为“黑户”。
小符的遭遇不是个例。2014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万海远带领调研组调查发现,全国约有15%大中专学生毕业后找不到户口档案,约有195万人左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伍先江认为,在目前官方公布的1300多万“黑户”中,大中专学生“黑户”人数的确不少,主要表现为,大中专学生毕业后户口迁移造成户籍丢失,或因中途退学迁移到学校的户口未退回原籍。
“被丢失”的户口
户口迁移过程中的“被丢失”,追责十分困难,且成本太高
与小符一样,湖北籍大学生小刘的户口也是在迁移过程中丢失的。2008年,小刘从广州大学毕业后,前往苏州一家小公司工作,并把迁移到学校的户口落在苏州人才中心所在地。
在苏州工作3年后,小刘准备辞职回湖北。2011年,小刘前往苏州人才中心提取档案时发现,他的户口从广州迁出后,一直没有迁入苏州,由此变成了“黑户”。
“这种户口材料遗失原因很难具体判断。”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练军推测,如果小刘确实在大学毕业时成功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可能是在邮寄途中遗失,也可能是苏州人才中心接收人员未妥善保管。
刘练军表示,时隔3年,这种情况追责十分困难,且成本太高。在他看来,追责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户籍管理部门能快捷地为其重建户籍档案,使其不至于沦为“黑户”,从而影响乃至侵害其相关权益。
伍先江称,按照有关政策,小刘应该可以在苏州落户。他推断,小刘未成功落户,可能就业单位未向相关单位提供证明,或与苏州人才中心工作对接不到位,也可能当地派出所未妥当办理。“要追责必须查清事发缘由,且一般只能主要追究其行政责任”。
事实上,与小符、小刘相比,中途因故辍学的重庆市潼南区男子小游的遭遇更让人唏嘘。2007年,小游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江苏徐州某重点大学,不料2008年因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辍学后,小游感觉无脸再见父母,遂开始流浪。
流浪后的小游靠着好心人的救济和捡拾废品度日,除在2008年与家人通过电话外,再没有与家人联系。小游离校4年后,学校按照规定注销了其户口。家人费尽千辛万苦寻找小游未果,以为他已离开人世。
6年后,小游流浪到四川南充市。2014年11月23日凌晨1点左右,他在南充顺庆区某门面房准备找活干时,被装修工人怀疑是小偷,遂报警。当地警方将其带回派出所深入调查后,始知小游身份。
为帮助小游早日与家人团聚,南充市民警通过重庆市潼南区当地派出所联系上小游家人。当天下午5点左右,小游亲人前往南充将其接回家,使其结束了长达6年的流浪生活。
“户口迁移是一对一的,一个迁出户口对应一个迁入户口。”伍先江表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大中专学生被开除或退学,应该将户口迁回原籍,如果当事人没有及时迁移,学校就有可能在学生离校后将其户口注销,导致其在原籍和学校均没有户口沦为“黑户”。
刘练军研究发现,近年来大中专学生因毕业等原因离校时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沦为“黑户”的现象呈多发态势。一方面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学无暇顾及身份、档案、保险、工龄等;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认为反正国家不分配工作,有没有人事关系无所谓。
无暇顾及变“黑户”
户籍申报登记所需材料繁多,办理复杂,致使很多人望而生畏
实习、找工作……每年毕业前夕,很多大中专学生忙着学校聚会、跑招聘会找工作,对档案和户口问题并不上心,往往为以后生活埋下隐患。今年37岁打算结婚的小谭因毕业未迁户口就曾当了17年“黑户”。
1995年,小谭从重庆市巫溪县考入重庆万州一所专科学校,把户口迁到学校。1998年学校毕业后,因没有接收单位,小谭没有办理转户手续,到外地打工去了。直到今年1月,已37岁的小谭与女朋友前往老家民政部门申领结婚证时,发现自己户口“丢了”。
小谭随后向重庆万州公安紧急求助。当地民警多方查找发现,档案库内有与小谭同名同姓之人,但却与其持有的一代身份证年龄不一致。此后,警方前往小谭就读学校及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调查取证,历时6个月,终于为其找回原始户口档案依据。
今年6月初,在当地民警协助下,小谭终于将其户口迁回原籍。小谭的遭遇不是孤例。2010年长春大学毕业的小张,临近毕业时,按照学校要求,将档案和户口名义上迁到了试用单位,实际上试用单位并不接受未正式就职员工的档案和户口,小张将其放在家里。
2013年11月,小张前往一家国企报到时发现,没有户籍和档案,他成了“隐形人”。2010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的小马,钥匙丢失后住旅店被要求到派出所开证明,警察打开电脑发现一点信息也没有,张口就问“你是毕业生吧?”
刘练军认为,大中专毕业生沦为“黑户”原因很多,但国家户籍管理方面的原因最突出。我国户籍管理以申报登记为主,申报登记所需材料繁多,办理复杂,致使很多人望而生畏。从宪法角度看,这对人身迁徙自由构成不当限制,不利于社会人口自由流动。
伍先江从户籍管理角度分析认为,大中专毕业生沦为“黑户”主要发生在户口迁移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就业地限制落户,有的毕业生没有工作落不了户。他建议学校、户籍管理部门主动作为,告知大中专毕业生不落户的后果,敦促其尽快按规定迁回原籍落户。
据万海远研究,我国现行户籍管理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户籍档案接续,不仅涉及到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公安等许多部门,而且牵涉到区县内部、城市或不同省市之间部门的衔接,一旦各地区、部门间协调配合出现问题,“黑户”就不可避免。
找回户口花费不小
找回户口,一般需耗时半年至两年,差旅费开销在5000元到2万元不等
“丢失”户口或沦为“黑户”很容易。据山东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公安分局一位不愿具名的户籍民警介绍,通常情况下,大中专毕业生户口迁移证办理下来后,最好30天内到落户地办理落户手续。否则,将给自己今后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前文提到的海南屯昌县屯城镇小符,当地警方考虑到其结婚在即,与福州警方核实确认其户口情况后,特事特办,一周左右帮其找到了户口。但广州大学毕业生小刘则没有那么幸运。
小刘得知户口丢失后,多次往返于学校、广州、苏州。到学校,对方让老家开拟接收证明;到老家派出所,工作人员让到新工作地人事局开介绍信;到人事局,又要求学校出具未婚证明;再回到学校,对方称户口早迁出去了,不可能给开未婚证明。
如此三番五次。小刘找关系让学校所在地居委会破例为其开了证明。但学校这边刚办好,老家派出所又称,像小刘这样情况,即使回到老家也只能保留城镇户口。“跑了大半年,最终得到一个城镇户口,没有房、没有田、没有宅基地、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来源。”
家住重庆市大足区金山镇金山村的小王,沈阳工业大学毕业后未及时落户口。2014年11月,因工作需要,前往居住地云南昆明某派出所办理暂住证时,发现自己成了“黑户”。为解决户口问题,小王往返于昆明、沈阳、重庆三地,直到今年5月,才拿到新户口本。
万海远调查发现,大中专毕业生在发现没有户口时,大多会主动前往派出所申请上户,其成功办理的可能性也较高。但一般要花费半年到两年时间,要多次往返学校、原户籍及公司所在地等,通常交通费、差旅费的花销在5000元到2万元不等。
伍先江认为,这是社会资源和管理成本的严重浪费。他建议,户籍管理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简化户籍申报登记程序,考虑异地办理。比如,大学生户口迁移证丢失后,户口迁出地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手续办理,甚至户口迁移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
伍先江表示,目前部分城市内部已实现了网上户口迁移,但户口的跨省市迁移仍存在行政审批控制,而后者的改革又受到教育、就业、住房等政策影响。如,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大学生落户一般必须进入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及一些特定高新企业等。因此,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人才落户条件适当放宽颇为关键。
“没有现行户籍登记制度的改革,就不可能有效遏制大学生‘黑户’蔓延势头。”刘练军认为,申报户口耗时长、成本高,是导致大中专毕业生无户口、“黑户”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他提议,减少申报材料、简化申报登记程序,将户籍登记工作窗口开到社区等。
“登记所需材料过多,往往成为人们积极主动申报户籍登记的‘拦路虎’。”刘练军表示,有一两项关键材料就应该给予办理户口登记,政府应建立一站式户籍登记平台,提倡周末开放户籍登记,实现网上申报户籍登记,让人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成功申报户籍登记。
然而,在户籍登记制度之外,小刘等大学生还面临户口农转非后失业情况下,难以返回农村从事农业活动的问题。据万海远调查,城镇化建设中,有的地方政府为完成考核指标,不但不允许外迁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把户口迁回当地,还轻易把居民农业户口改成非农户口。
伍先江表示,在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设置前,诸多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未就业情况下户口回迁后只能挂靠在当地居委会的做法并不合理,在目前国家已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区分形势下尤其如此。
刘练军认为,部分地方政府为提高城镇化率,不让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户口回迁而导致的大量“黑户”,“属于人为的、蓄意制造出来的‘黑户’”。这是权力对权利的恣意限制、政府权力边界不清导致的问题,在国家没有真正民主化、法治化前,恐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