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以一流法治环境打造平安建设中央活力区

  在福田,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法律服务站,政府将“法”送到居民家门口;在福田,公园就有“深圳法治发展历程”,法治深圳扎根在每个居民心里。

  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街道提出要立足“新常态”,努力实现平安建设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社会治理从行政主导转向多元治理的转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基层治理和综治维稳工作的新做法,新举措。

一流的法治环境

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福田在法治城区建设上谋事创业,以一流的法治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今年,以法治化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基层矛盾多方协同化解模式。

  人民调解“福田模式”创“深圳经验”。福田街道大力推动人民调解专业化改革,坚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多形式、多途径的有效衔接,人民调解“福田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不再是调解的直接主体,而是转变为调解规范的制定者和调解行为的监督者,促进了人民调解向社会化和自治化方向发展。被广东省司法厅誉为人民调解“福田模式”,现在,人民调解“福田模式”已经走出福田,成为遍地开花的“深圳经验”。

  “一不跑远路,二不花本钱,三不伤感情”,这是辖区群众对人民调解“福田模式”最实在的感受。

  在人民调解“福田模式”之下,政府不再是调解的直接主体,而是退身成为调解规范的制定者、调解行为的监督者。这一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契合了“社会协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理念,这是人民调解“福田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最大不同。而由职业律师或社工担任人民调解员,则有效保证了调解活动的法律性和专业性。

  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矛盾处置调解新格局中,构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格局,以普及法律服务站,开展法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全市率先试点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所所结对子”,在13个社区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实现推进矛盾处置阵地向前移。让普法渗透进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中,让法走进居民的心里,成为居民身边的好帮手。建立法律顾问QQ群,各社区与法律顾问建立了一对一的网络联系,简单的法律问题都可以在线解决,真正实现“互联网+”。

  为进一步完善辖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治化城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零距离法律服务体系,福田街道办事处联合深圳市律师协会、福田区司法局,创新开展“福田街道律师进小区”活动。此项活动是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基础上,将工作从社区细致推进到小区层面,是在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基础上的大胆创新,打造基层法律服务品牌。

  通过有效探索法治框架下基层矛盾多方协同化解模式,街道不断拉动基层矛盾源头处置工作进程。

探索福田特色

基层治理建设新路径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引领新常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多年来,福田街道一直在积极探索具有福田特色的基层治理建设新路径,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当下的新局面,街道率先“破题”,首先是实现一格五员信息排查机制,将矛盾排查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的矛盾纠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置。定期召开维稳信息员会议,延伸社区工作人员的触角“人动我知,未动先知”,对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切实做到“排查得清,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快,化解得好”,不使事态恶化,不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是全面普法教育引领机制,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加强建设法治型政府、启动全面普法法治街道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充实基层普法队伍,为建设法治型政府提供支撑街道内部配置法制专员,注重施政行为与社情民意的良性互动,坚持倾听民意,回应民意。

  强化法治队伍建设,扩大专职调解员队伍,配合挂点律师的积极作用,使矛盾纠纷在法治框架下解决。积极发挥社区工作站的属地管理作用,让法治思维贯彻维稳和调处工作的始终,做到大事小事不出社区,特大事不出街道。探索在维稳工作中推行“敬告式执法”模式。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由综治维稳工作人员协同公安民警对突发事件的涉事人员进行法律宣讲,敬告震慑,教育涉事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不得妨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民生扶贫解困暖心机制,针对“民生微实事”,福田街道法治与人文关怀并驾齐驱,探索科学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在法治的同时积极凸显人文关怀,对重点困难群体加强关怀,一方面从生活方面进行慰问帮扶,另一方面,由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安排律师在法治教育的同时也为合法维权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