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坂田标准” 建设高品质综治环境争当“四个全面”排头兵

  今年来,深圳市坂田街道提出要立足“新常态”,努力实现平安建设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社会治理从行政主导转向多元治理的转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基层治理和综治维稳工作的新做法、新举措。在建设平安深圳工作上,描绘出了一幅独具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特质的壮丽画卷。今年18月,辖区刑事警情1316宗,同比下降4.6%,治安警情3421宗,同比下降6.3%,重要警情指标也呈同比下降趋势,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重大事件预警率达100%,赴省进京上访更实现“零”登记。在2014年,辖区四季花城社区荣评“全国文明单位”,被列为全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街道荣评“深圳市文明单位”;南坑、岗头社区荣评“深圳市文明社区”,国际化、信息化、法治化的城市发展特点更加明晰。

提升法治环境

保障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法治,体现了维护社会文明进步的制度化管理程度和水平。近年来,坂田在法治城区建设上谋事创业,以一流的法治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今年,以法治化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基层矛盾多方协同化解模式。

  在学校、医院、法庭、派出所、交警等部门拓展完善11个调解室,实现推进矛盾处置阵地向前移。其中12个社区构建专门诉求服务平台,强化重点矛盾和微小矛盾处理,今年以来共收集群众诉求565条,处理率100%,其中妥善处理意外死亡事件13宗。

  在矛盾处置源头管控上,完善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员制度,落实矛盾定期排查制度、坚持重点对象稳控手段。目前,已完成对辖区30余个重点项目的评估,在辖区企业建立起1421人的信息员队伍,报送隐患信息112条,促成91宗隐患及时化解。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矛盾处置调解新格局中,确立有警、医、教等部门参与的矛盾处置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法官进社区”机制,构建“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格局,不断壮大志愿调解队伍。今年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15次,联合调处矛盾纠纷70余宗。法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5宗(其中司法确认22宗),挂点律师参与化解纠纷83宗。建立12支志愿调解队、成员共95名,参与化解纠纷32宗。

  除了法治环境成绩“可圈可点”,坂田街道激发辖区维稳工作热情和坚持重大事(案)件领导包案调处也值得“点赞”。截至目前,平安资金“1+6”模式、劳资纠纷“以案定补”等机制累计奖励维稳信息员及工作人员40万余元,街道领导包案调处的重点信访事件都得到妥善处置。

  通过有效探索法治框架下基层矛盾多方协同化解模式,街道不断拉动基层矛盾源头处置工作进程。1-8月,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76起,同比下降2.1%;共处置群体性事件6起,同比下降13.9%;调处劳资纠纷1127宗,成功率达89.4%,其余的引导通过仲裁途径解决;处理欠薪逃匿案件4宗,为360名工人挽回经济利益139.53万余元;重大事件预警率达100%,赴省进京上访“零”登记,辖区无发生非访事件及重大不稳定因素。

优化辖区环境

激发群防群治组织创新活力

  多年来,坂田街道一直在积极探索具有坂田特色的基层治理建设新路径,作为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担当使命、再闯新路,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从今年开始,以社会化为依托,街道创新探索社区平安志愿者联合会、社区平安联合会、社区治保会、楼栋长联合会“四会”联动,带动辖区治安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

  针对当下的新局面,街道率先“破题”,街道主要负责人提出,首先必须要主动认识新常态,紧紧抓住社会治理从行政主导转向多元治理的方向,以“静”平台发挥“动”作用。突出其原有群防群治队伍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作用,定期排查已录入人员信息,并将排查结果反映至系统,不断更新管理数据,做到“四会”队伍变动底数清、情况明。以“小”层次构筑“大”体系。动员辖区派出所及“四会”骨干人员为核心力量,每周、月开展“社区治安大家谈”活动,街道每季度召开治安形势研判会议,从“小”活动、“小”会议做起,逐渐形成周、月、季度社会治安分析研判体系。辖区派出所以社区治保会为媒介,通过通报警情、解读治安热点难点、引导开展防范工作等方式积极融入“四会”联动。

  其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以“老”办法凸显“新”成效,破解群防群治组织联动“旧”法困局;以“冷”措施引发“热”效应。通过高度落实《强化群防群治基础促进平安和谐建设奖励办法》,平安资金“1+6”模式不断强化直接奖励一线群防群治人员的力度,使写于纸面的“冷”制度能有的放矢,引发群防群治工作“热”效应。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街道精心统筹“四会”骨干人员组建了193人的平安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80余次,通报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隐患981宗,提供预警信息46条,参与调处纠纷64宗、服务居民2宗、协破案件95宗,凸显联动“新”效。

狠推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

  在20149月以来,坂田街道以五和社区光雅园片区为试点,将人口、计生、疑似隐患问题等基础信息采集职能交由社会主体承接,由信息采集公司按照“效率最大化”的市场运作原则,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20151-7月,光雅园片区信息采集率、未注销率、录入准确率、房屋信息准确率均达标,与2014年同期相比,信息采集数增加24296条、注销数增加10079条,平均采集率提高7.54%、未注销率降低6.07%.

  首先是由信息采集公司组建一支25人的专业信息采集队伍,依托“织网工程”综合信息系统,统一设计信息采集软件,优化计生、出租屋、安全等信息采集表格,弹性调整上门采集时间,提高信息采集率。规范采集程序,发挥市场长处。截至目前,信息员上门开门率达100%,信息采集率提升200%。其次是加强楼栋长与居民的沟通,推动其参与人口、建筑物、房屋编码、法人、疑似隐患问题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积极发动片区志愿者、治安义工配合开展隐患巡查、卫生清洁、安全出行指引等志愿服务活动。整合社区资源,弥补市场不足。通过发动社会资源,有效弥补市场化模式的不足。20149月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场次,楼栋长自主申报人口信息6400多条(通过自主申报平台申报292条,通过微信、QQ、短信、电话报送6200多条),通报安全隐患信息11条。

  在打造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劳资纠纷稳控体系下,政府不再是调解的直接主体,而是退身成为调解规范的制定者、调解行为的监督者。为有效遏制、及时化解劳资纠纷,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坂田街道积极转变观念,紧抓企业这个“牛鼻子”,逐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力量解决劳动争议的做法,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多层次工作格局,在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企、社区多元力量合作共赢的局面也初步形成。

  截至今年9月底,辖区内发生劳资纠纷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发生劳资纠纷1027宗,比去年同期减少15.4%);企业和园区主动化解劳资纠纷数量增多(主动化解367宗,比去年同期增加20.4%)。

  如今,坂田以建设高品质综合环境为抓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争当建设“四个全面”排头兵,全力打造一流国际化创新型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一股前所未有的干劲,正在开启坂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