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三大支撑 深化平安建设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平安法治建设纪实
本报讯(记者冯雷 □程良财 王璐) 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政法综治工作紧紧围绕深化平安宜君、法治宜君建设为载体,不断夯实责任、创新举措,全县上下,群策群力,平安宜君建设捷报频传。在蝉联2009—2012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的基础上,2013、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实现了“六连冠”;2014年“六五”普法工作被省普法领导小组授予“中期普法先进单位”,先后创建成全国先进司法所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法治先进乡镇1个、“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依法治企示范单位1个,截至目前,全县178个村已建成民主法治村12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7个。
宜君县是平安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平安宜君建设,并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平安宜君的决定》,明确了责任、用创新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以“视频三进”“轮值轮守”“化解基层”为支撑的三大平安宜君建设亮点,为宜君县2017年成功夺取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视频三进”为支撑的立体式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宜君县着力以农村视频安装为突破口,从2013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扎实开展了视频监控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工作,截至2015年6月底,使全县所有村组、社区、家属楼、企业、单位、景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县累计安装各类监控2400多个,实现了对社会治安动态情况的全时监控。
以“轮值轮守”为支撑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宜君县针对农村70%以上刑事发案都是外来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2015年初,提出在全县农村开展“我为大家值一天、大家为我守一月”的“轮值轮守”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先后在3个乡镇进行了试点,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
以“化解基层”为支撑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逐步构筑。为切实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不实、统计口径不统一、奖惩机制未建立等问题,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宜君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出台了“一个意见”,扎实开展了“两个活动”,即:以“两办”名义制定出台了《加强和改进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具体措施、保障机制、考核奖惩进行了全面规范。在劳资纠纷、交通事故、征收拆迁、房产物业、资源权属五个领域组织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在乡镇农村扎实开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创建活动,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各类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宜君县县委、政府还十分重视法治宜君建设。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法治宜君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法治宜君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法治宣传、教育、培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意识全面增强。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由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联合成立了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法治宜君建设宣讲团,深入乡镇、部门巡回宣讲20多场。同时,还举办了专题报告会。邀请各类专家学者,先后进行了《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专题辅导以及《践行“三严三实”,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的专题报告,有效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宜君县切实把抓三级干部培训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平安建设的有力举措。今年4月以来,先后组织所有县级领导参加了市委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铜视察重要讲话全面推进法治铜川建设研讨班;组织县级政法部门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委政法委组织的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和全面推进法治宜君建设专题轮训班。同时,还注意抓好基层农村干部的培训。5月下旬,组织全县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300多人参加了全面推进法治宜君建设专题轮训班和全县各村调委会主任参加的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