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学会建设的朝阳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国法学会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法学会组织体系建设,市县法学会工作日益活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许多地方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符合基层法学会建设发展的新模式。辽宁省朝阳市县法学会正是其中一例。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走出了一条服务基层的特色之路。

 

  全国各市县法学会作为目前中国法学会系统的基层组织,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缘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才资源储备等客观情况的限制,许多基层法学会在学术理论研究以及发展法学智库等方面的工作并不具备十分广阔的操作舞台。由此就产生了这样的命题:基层法学会干什么?怎么干?

  2015915日,中央政法委转发的《中国法学会关于加强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市县法学会的八项主要任务,对这一问题作了回答。

  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法学会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基层法学会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辽宁省朝阳市法学会结合自身探索路子的经验,值得借鉴。

   

“先搭台后唱戏”

  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宁省北部。这座具有文化底蕴的古城,一直以来以悠久的佛教文化以及丰富的化石资源而闻名。

  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这座古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十分乐观,普通群众的法律意识也相对薄弱。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发展法学会工作,成为困扰当地党委、政府的难题。

  在如何解决“面对群众显得曲高和寡、学会的工作无的放矢”这一我国基层法学会面临的普遍问题上,当地党委、政府下了不少功夫。

  据辽宁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院国强介绍,朝阳市法学会的工作长久以来一直都处于辽宁全省的后列,然而,从2013年以来,朝阳市法学会在辽宁省法学会系统的考核中,连续两年夺冠。而如此工作成绩背后,则是思路的转变。

  “在去年1月份,朝阳市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刘朝震上任后,我们决定要‘先搭台、后唱戏’,法学会的工作一定要深入到基层。”朝阳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李葵芳介绍道。

  之后,朝阳市法学会在市政法委的牵头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区县法学会的组建问题。

  由于有了政法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朝阳市各区县法学会组建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仅仅6个月的时间,朝阳市各区县法学会机构就全部建成。

  有了“台子”,还得考虑唱什么“戏”。

  李葵芳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朝阳市,法学法律人才可以说十分匮乏,目前,可以算做从事法律研究的学术机构仅有朝阳市委党校以及朝阳市师范学校,如此条件决定了朝阳市法学会工作在学术研究领域上很难突破。“然而,去年的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基层法学会的工作除了法学领域研究外,还大有作为。”

  经过充分研究,朝阳市法学会决定走一条能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法学会发展道路,即朝阳市法学会开展工作,一定要立足于基层、服务于群众。

“内外结合共发展”

  

  “虽然平台有了,唱什么戏也有了,但如何唱好戏,如何实现法学会的基层服务作用,确实让我们伤透了脑筋。首要的问题,还是避不开的人才。没有人才,法学会就突出不了它自身在法学法律界的精英作用,就无法完成法学会的工作要求。”李葵芳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朝阳市法学会首先想到的是“搬救兵”。

  在朝阳市,现有的市属研究会规模并不能满足7个区县级法学会对于法律工作的要求。

  因此,朝阳市法学会领导多次向省级法学会求援。通过辽宁省法学会的牵头,朝阳市法学会邀请了4个省级研究会与朝阳市的4个区县级法学会形成了直接对接,并签署了专门的合作协议,使得近百名法学专家可以直接服务于基层。

  院国强告诉记者,朝阳市法学会的工作思路也正是辽宁省法学会“百千工程”的要求——2014年,为了夯实区县法学会的基础,辽宁省法学会专门组织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在全省开展“法治辽宁基层建设百千工程”,依托省、市法学会的100个研究会与全省100个市、县、区对接,共建100个“法治实践基地”;指派3000名法学专家、学者、政法系统退休干部,到1500余个乡镇、街道定点建立法律顾问站。

  “朝阳市法学会不仅将此落到了实处,还写入了2015年全市政法工作的要求,明确落实,这在辽宁全省走在前列。”院国强说。

  而内外结合组建而成的庞大法学法律专家团队,也为朝阳市法学会进一步完善区县法学会建设奠定了信心。

   

群众“信得过” 政府“离不开”

  平台问题解决了,人才问题也十分充备,那如何发挥基层法学会的服务作用?朝阳市各区县法学会自身也开始“动起了心思”。

  朝阳县法学会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基层法学会应该干什么?怎么干?那就得去学。”朝阳县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姜涛告诉记者。 

  经过与其他兄弟法学会交流,朝阳县法学会发现吉林省的法律服务站建设工作做得很好,为此,朝阳县法学会决定去“取经”。

  2015126日,姜涛与朝阳县有关工作人员奔赴长春学习参观。经过调研发现,法律顾问站工作完全可以在朝阳县推行。但朝阳县法学会并没有完全复制,而是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了改良。“基层的法学会工作一定要接地气,要解决群众的需求。”

  走进朝阳县南双庙镇的法律服务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领导值班表。这个表格详细写明了镇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在法律服务站的值班时间以及联系方式。

  此外,从周一到周日,南双庙镇的法律服务站每天至少都有两位镇政府有关领导值班亲自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

  记者随意走进一个房间,一位刘姓村民正向当地环保所领导咨询有关养鸡场排污的相关规定。

  南双庙镇镇长宋子军告诉记者,在基层,尤其是在农村,许多村民的法律意识十分匮乏,经常因田间地头琐事而发生纠纷。而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甚至演变为刑事案件。

  但有了法律顾问站之后,专业人员每周都会在法律顾问站解答相关问题,而第三方的律师也会参与帮助协调矛盾,这样的模式在实践中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许多纠纷回归到法律层面处理。

  可以说,目前,法律顾问站已经成为南双庙镇所有村民信得过的一个机构,也成为政府工作离不开的一个重要部分。

  

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群众信得过,政府离不开”,朝阳市法学会的工作模式已经初建模型,但是,在朝阳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刘朝震的眼中,法学会的未来之路还很长。

  刘朝震告诉记者,今后,朝阳市法学会的工作还要继续深化基层工作的经验,要立足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基层群众中的作用。

  此外,刘朝震认为,法学会的工作一定要有党的领导,一定要发挥党在基层群团工作中的带头作用。为此,朝阳市朝阳县法学会在全国带头成立了第一家县区法学会党组。

  只有坚持了党的领导,群团工作在基层工作中的地位才会发挥得更牢靠,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法学会的工作中来。

  为此,刘朝震表示,朝阳市各区县法学会的党组建设也将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力争在明年内完成各区县法学会党组建设的全覆盖。“只有这样,基层的法学会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政府信得过,群众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