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环境保护年会暨中国环境治理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汤瑜) 1129日,第四届环境保护年会暨中国环境治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与趋势、未来中国碳排放峰值与情景展望、峰值管理、绿色发展与达峰路径建设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

  围绕“中国实现碳峰值的路径与气候治理”,王毅所长指出,在国内外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中国提出碳减排绿色指标,包括2020年约束性指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等),2030年指标等。其中2030年指标包括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或提前达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比重20%,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等目标。

  针对“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清华大学李稻葵认为环保可以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环保部应该设立环保基金,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激励手段。

  “目前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在会上说,“一控”,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三基本”,即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

  “我国环保领域投资很稀少,在十三五期间要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这样就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发挥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说,“十三五”发展的绿色金融工具主要有绿色债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信贷、强制环境责任险、绿色PPP融资、排放权、碳权交易体系。同时还应当有相应的绿色金融发展保障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国家绿色金融协调机制、改革资源环境定价收费机制、完善支持绿色金融的财税政策,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环保部西北环境督查中心副主任马国林说指出,区域督查目前在职能定位、责权界定、督查能力以及运行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区域督查转型就要建立国家环保督察制度,调整区域督查机构职责,健全环保督查运行机制,成立综合性的跨区环保机构、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和管理。

  此外,会议还公布了“2015年度环境保护奖、2015年度节能减排突出贡献奖、2015年度环境责任奖”和“2015年度中国最佳绿色发展城市(区县、园区)”评选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