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安破解警力不足难题

宝泉岭农垦公安局创新工作方法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公安局如何破解警力不足这一难点问题上,着实有着自己独到经验。

 

  近几年,警群关系、社会反恐等问题都使得公安改革备受重视,公安改革的未来方向如何走?不可避免地成为实务界与学界争论的热点话题。然而,在众多争论的问题中,实务界与学界基本达成的一点共识是,警力不足的问题必须马上解决。

  如何破解警力不足问题,可以说成了本次公安改革不容回避的一个话题。

  为此,本社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垦公安局。

  这里的公安改革,尤其是在如何破解警力不足这一难点问题上,着实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

警力紧缺倒逼改革

  说起宝泉岭,用地广人稀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座紧邻俄罗斯的“北大荒小镇”拥有61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辖人口仅仅为20.97万。然而,即使在这样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的地区,公安警力仍面临着极大缺失的困境。

  据宝泉岭农垦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汪大勇介绍,目前,宝泉岭农垦公安局的核定编制为457人,实有在编人员仅为363余人,除去各种原因无法工作的人员仅仅不足300人,平均到管辖人口为700人左右,也就是说每一位民警需要服务700人左右的管辖群众。

  “这样的比例,还没有刨去在领导岗位的警力,正是这样的原因倒逼着我们必须进行改革,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公安工作要求。”汪大勇说。

  此外,宝泉岭与邻国俄罗斯有着102.7公里的边境线,由于这样的特殊地理因素,加之近年来一些暴恐分子选择在宝泉岭辖区界江一线从事暴恐活动,给公安反恐防暴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而原有的基层警务模式,警力相对分散,指挥调度起来层级过多,应急机动能力较差,达不到反恐防暴工作的要求。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加之十八大以来公安改革正式提上日程,自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局长徐连斌在宝泉岭工作时,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裁撤臃肿机构释放警力

  

  既然已经确定了要改革,但是,怎么改?什么样的改革才能使基层警力发挥到最大化?宝泉岭农垦公安局有着独到的想法。

  “首先我们想到的就是‘撤’。”据汪大勇介绍,原来在宝泉岭每个基层单位中队均设有中队长、副队长,内勤、警长等。此外,一些公安分局(派出所)还单设了户籍员、法制员等岗位,有的公安分局还单设了办公室和指挥中心。

  “这些公安干警由于有了各种领导职务,很容易形成‘甩手掌柜’的心理,凡事都交由底下的办案干警具体操作,在警力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汪大勇说。

  为此,宝泉岭农垦公安局的改革首先从此入手。

  公安局依据自身的情况加之垦区公安局党委的要求,撤销了原有的部门,在基层公安分局仅设立“社区警务队”“案件侦办队”“特勤队”和“综合勤务办”,简称“三队一办”。

  不仅如此,在一些警力更少的派出所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简,将特勤队并入社区警务队,形成了更为精简的“两队一办”,一警多能的工作模式。

  改革之后,社区警务队主要负责辖区人口、行业场所管理,社会治安防控,国保和消防监督、交通安全排查、安全防范宣教等工作;案件侦办队主要负责受理群众报警,侦办各类刑事、行政案件,开展破案追逃、刑事技术等工作;特勤队主要负责应急处突、交通管理、火灾扑救、社会面巡逻防控和受理群众求助等工作;综合勤务办主要负责指挥调度、统计报表、法制审核、内外宣传、后勤保障、政工党务和舆情引导等工作。

  通过这样的改革,宝泉岭农垦公安局下辖的13个公安分局(派出所)将原有的“刑侦”“治安”“消防”“网安”“国保”“交警”“综合”“户政”等10多个内设部门,合并成4个部门甚至3个部门,每个部门仅设正副两个领导职务,这样大大的减少了领导岗位的设置,从而释放了更多的基层警力。

  不仅如此,宝泉岭农垦公安局还要求所有基层领导必须参加实战,坚决破除“基层机关化”弊病。

  “因为原有的各个部门的队长、副队长本身都是业务骨干,工作能力强才得到了提拔,可是提拔后很多人当了‘甩手掌柜’,造成了‘官多兵少’‘人多不出活’的弊端,这样的改革能使优势警力回到实战一线。” 

  汪大勇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改革,基层民警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但是责任却增加了不少。

  比如,原来的社区民警,需要包片、巡逻、办理案件,现在,社区民警不需要再去巡逻、办案,但是要承担起国保、消防监督、交通隐患排查和宣传等职能。

  然而,增加的这些责任要求却并没有给基层民警增加多少工作量,因为这些新增加的职能在社区民警下片的过程中就可以一并实现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国保、消防、交警的人重复下片,避免了警力浪费,客观上反而增强了消防和交警的力量。

  “此外,我们还要求,案件侦办队的民警,要学会办理刑事、治安、交通、消防等各类案件。通过这样的改革,能使得民警掌握更多的业务内容,增强侦查案件的水平,尤其是在处理行政处罚类案件方面操作更为规范,从而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复合型素质。”汪大勇说。

   

改革成绩显著但仍需深化

  

  “其实,这样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改革的初期我们也遭受了不少的阻力。主要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原有的部门领导干部的质疑声音。许多原有部门的领导要重回基层工作岗位,或多或少都体现出了抵触的情绪。”

  对此,汪大勇告诉记者,宝泉岭农垦公安局领导班子对于改革的认识是清醒的,改革就要敢于触碰利益,敢于面对“荆棘”,就要打破原有的“瓶瓶罐罐”,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是十分值得的。

  在大胆改革触动一些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的同时,宝泉岭农垦公安局党委通过干部制度调整,维护和保障了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辅之以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了改革的顺利推进,改革没有杂音,推动顺畅有力。

  汪大勇告诉记者,近一年以来,宝泉岭农垦公安局在各类公安工作方面都取得一些成绩。尤其是在去年9月,边境沿线面临暴恐活动加剧的形势,宝泉岭农垦公安局迅速反应,经受住了反恐防暴任务的考验,破获了“9·08”恐怖组织案件,得到了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永波同志的高度肯定,被当地党委评为“善治宝泉岭”工作先进单位。

  宝泉岭农垦公安局的改革不仅是在具体的工作方面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肯定,在内部干警层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汪大勇告诉记者,从一年多来民警的反馈上,我们发现民警的总体工作量不但没增加,反而减少了。因为改革避免了许多重复劳动的情况,纠正了人浮于事、互相“踢皮球”的情况。

  “具体来说,通过我们的改革,社区民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下片,侦查员的执法办案能力更加娴熟,特勤民警的辖区熟悉率更高,综合勤务办的职能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汪大勇说。

  虽说通过改革,宝泉岭公安的警力在宏观层面得到了很好的释放,但是在汪大勇看来,许多细节层面仍显不足。

  比如在运行衔接、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对此,宝泉岭农垦公安局成立了“改革办”“调研组”,制定了一系列机制性、保障性规范。目前,这个规范的试行版本已经下发基层执行。

  “改革总有磨合期,这个规范也要边试行、边修改、边完善。”汪大勇告诉记者。

  此外,民警的素质也是亟待提高的一个方面。

  由于改革之后,案件队需要办理包括刑事、行政、消防和交通等各类案件,对民警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专业执法资格的需求也显现出来。

  “对此,我们正在筹备选派一批民警通过学习考试争取获得更多的专项执法资格。”汪大勇说。

  此外,针对警力不足的硬伤,宝泉岭公安还将通过提高辅警待遇等措施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警营,从这些辅警中重点培养,鼓励他们通过公安员考试进入警队,打造“人才流水线”,夯实人才强警战略。

  “总之,在公安普遍警力缺乏的大背景下,我们只能通过释放更多的主观能动性,用手中现有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的价值,以此来推进公安工作的稳定运行,保一方平安。”汪大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