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录培养机制下的“体改生”

    “体改生”能有效破除制约公安院校的办学瓶颈,为公安院校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培养提供政策引领与办学支撑,然而这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也面临着发展的窘境。

 

    眼下,2015年“体改生”招考工作正处于面试、体检、考察和公示阶段,按照招录时间安排,这批体改生将在20162月底前入学,然后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

    对普通人来说,“体改生”无疑是个稍显陌生的词汇。事实上,它有一个华丽的全称: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原来,自2008年以来,为了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中央政法委在全国开展了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而“体改生”就是试点班学生。

    想要成为“体改生”,你必须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或者是退役士兵,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合格后,以“准警察”的身份,在学校完成两年的学习。体改生相当于委培生,定向到单位,毕业后就有编制。在校期间,由国家支付培养费用(包括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补助),但需要自己支付住宿费、书本费、材料费等。

    尽管一直有体改生吐槽“两年的时间伤不起”“体改的编制要比社招慢很多”等等,然而通过“体改生”的身份实现警察梦也是不少年轻人的梦想。

  不过,对于体改生试点省份四川省的学子和退役士兵而言,如果错过了今年“体改生”招考工作想要来年备战,已然不可能,因为四川省将在明年取消体改生。不久前,就有四川警察学院在校学生表示,学校领导对他们讲过“体改可能不得招了,你们是倒数第二届”这样的话。

  对于这一传言,本社记者在四川警察学院宣传部门和招生处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准确性。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是根据上级的意见,具体原因以及招录培养体制如何改革不知。据悉,“体改生”制度已实施七八年时间,在四川警察学院也已实施五年。其在一定程度上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一朝取消,是否意味着正在进行的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仍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不可否认,种种猜想,现阶段不得而知。

警力和生源不足的困境

  “体改生”的定向培养方向为中西部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市)级政法机关。

  基层警力不足,非警务活动又消耗了太多的警力。这样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派出所,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市)级政法机关。为了开展好工作,广大民警不得不常年超时、超负荷工作,对民警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地伤害,同时也严重地损害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据统计,我国现在的人口拥警率低于全国第二十次公安会议确定的“万分之十点七”的标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们的警力更是捉襟见肘。尽管近几年每年都有一批部队转业干部充实到公安队伍,但是,基层警力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增长。

  这种窘境同样存在于公安院校中,公安专业学生生源不足。近年来,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入警与普通公务员招录等同对待,大量毕业生不能从事热爱的警察职业。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该学院20132014年入警率仅30%左右,但同时存在基层边远地区招警难现象,形成了“需要的人进不来,招来的人用不上、留不住”的结果。这些问题直接造成学院公安专业学生生源不足,质量难以保证,影响了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此外,公安院校发展存在着瓶颈问题,由于公安院校为公安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属性被忽视,学生就业入警问题制约了学院发展,导致盲目扩招、无序举办非公安专业,同样是四川警察学院在校生总量最高时达到9000余人,公安专业学生仅占1/4左右,非公安专业7个,公安专业最少时仅4个,而师生比远远超过教育部要求的1:18,严重影响了公安院校整体办学质量。

  “回归公安本位,明确服务面向,调整办学规模。”在认真组织学习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后,四川警察学院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及时修正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明确提出“服务公安工作、贴近公安实战”的指导思想和职业化、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今年该学院按省公安厅要求,除法学外,果断停止非公安专业招生。2016年将在校生规模控制在6000人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实行的“体改生”政策让这种情况略有转变。据悉,四川警察学员已经连续五年招生,有的放矢。这种体制保证了公安部门的人力资源补充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向最广大的有为青年打开了一条通往公务员的大道。根据《2015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四川警察学院将在2015年招收体改生300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有力地破除了公安院校发展的瓶颈,部分保证了生源质量。

  

一个看似特殊的群体

  

  根据《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819号)精神,全国公安院校陆续于2008年起进行了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试点工作,“体改生”应运而生。

  “体改生”采取教育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一并统考的方式,由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教育部门组织,择优录取。业界看来,“体改生”是公安院校人才培养队伍中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存在学生身份与警察职业的交叉,兼具学生和“预备警员”的双重身份。

  说“体改生”特殊,是与公安院校以往教育和培养的对象相比,“体改生”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特征:年龄差距较大,学历水平差异大,已婚人数占一定比例,非公安院校生源和非公安专业占大多数。  

  据了解,“体改生”群体的年龄差距非常明显,有的年龄差距达到10岁左右;体改生学历从高中到研究生不等,部分学生已婚;体改生中包括退伍士兵、公安院校毕业生、普通高校学生以及选调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教师特岗及西部志愿者,而非公安专业占绝大多数。

  对于大部分体改生而言,知识背景多元化,社会经验丰富,但对公安专业实践了解甚少。

  对于管理学生的老师来说,如何对这样一群学历文化、社会经历、专业背景差异如此大的群体,按照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标准实施统一管理,并培养他们的警察意识、法律意识,确实难度不小。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采取了分层次管理,包括重点抓退伍士官的课程学习;对公安院校毕业生的培养,重点放在加深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对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培养,则注重警察意识、专业知识的培养。 

  此外,体改生与普通公安院校的大学生存在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发展道路联系着单位。试点班学员须与培养院校、相关省级政法机关和定向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在一定时间段里,一些学校还将体改生在学校的表现报送至单位,让其了解这一群体在院校中的情况,让委培单位与学院共同监督。

  

招生逐年减少趋势明显

  

  最近几年,人社部、公安部、国家公务员局每年都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从公安院校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通知中一个重要数据就是计划招录培养人数及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招录人数比例。

  公开的数据显示:2011年“体改生”试点计划招录培养13037人,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招录11158人,面向退役士兵招录1879人;2012年试点计划招录培养11128人,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招录9641人,面向退役士兵招录1547人;2013年试点计划招录培养9746人,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招录8458人,面向退役士兵招录1288人;2014年试点计划招录培养7439人,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招录6186人,面向退役士兵招录1253人;2015年试点计划招录培养5577人,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招录4042人,面向退役士兵招录1535人。

  值得一提的是,公安系统委培的“体改生”并不是历年“体改生”试点计划的一枝独秀,而是仅占招录计划的一部分,其他委培单位还包括法院系统、检察系统、司法行政系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其中一个明显趋势就是招生人数逐年减少,尤其是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招录,减少比例颇大。而这样的变化与这一体制在实践中出现的“学生很压抑、老师很疲惫、单位不满意”等诸多问题不无关系。

  对于体改生而言,在校期间就要进行警务化管理,很多学生对此很排斥,认为来警校不是来进行体力劳动的。也有体改生建议大家以后毕业不要来考体改生,除了自己的梦想是警察,非警察不干那种。他们认为“时间真的伤不起”。有的体改生就调侃说:“我读大学的时候,现在大一的新生在读初一;他们读高中的时候,我还在读大学;他们读大学的时候,我还在读大学,还是同一所学校,感觉自己一下就老了很多。”

  此外,在“体改生”与培养院校、定向单位所在省(区、市)的省级政法机关和定向单位签订的定向培养协议书上明确规定:试点班学生毕业到定向单位工作,研究生层次的需服务满5年,本科层次的满7年,专科层次的满9年,方可交流。这对于一些毕业后需要调动工作的体改生来说,无疑是设置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门槛”。

  作为培养院校,有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认为“体改生”中绝大部分人没有深入接触过公安工作,对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状况并不了解,一旦在见习、实习中感受到公安工作的复杂与艰辛,从警意愿和价值观就可能产生较大的波动,甚至直接消解其入警信念的坚定性。

  这一点,作为基层公安机关,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政治处副主任梁卫斌在与来单位实习的“体改生”进行深入交流后就表示,由于现阶段“体改生”定位不明确,到底是见习警官,还是实习学员没有明确规定,而按照成都市公安局的规定,实习警员是不能接听电话、不能单独接出警、不能单独办案的。在这种情况下,“体改生”在实践工作中也没有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公安工作中来。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体改生”在实际培养和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对此也有研究者表示,毕竟,“体改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而警察招录培养机制也处在改革和摸索阶段,不可能因为一点问题而停止了改革的脚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加强和改进新形势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工作仍在继续。

  2015925日,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就提出,将改革现有的警察招录培养机制。郭声琨提出以严格招录、培训、使用等为重点,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推进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明确省级统一招警、推进分类招警等相关政策,提升源头招警质量和队伍素质。推进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人民警察超负荷、强应急、高风险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保障体系。

  此举或将有力推动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种种措施值得公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