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平安指数引领警民联防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当前,“平安建设”已成为政法综治部门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理念,但始终缺乏科学的、可量化的、体系化的评价标准,没有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安机关齐抓共管的有效平台。今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坚持以运用现代科技与发扬优良传统相结合,创建了“平安指数”这一区域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指导推动全区警民联防工作全面推进,使两者成为深化“平安建设”的“双引擎”,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

戮力攻坚

研发科学指数指标体系

  潍城区坚持试点先行,由潍城公安分局牵头,在市公安局的指导下,与方正国际、公安部三所等科研院所专家组建专门研发团队,创建了科学的“平安指数”测算模型。依托警务大数据情报分析平台—治安热点分析系统,将警情数据在地图上撒点标注,可视化展现每起警情在辖区内的分布和空间信息,自动分析辖区高发案警情类别、每类警情走势、高发案区域以及发案比重等指标,以街道、村居实有人口的万人案事件数作为测算评分单位,对全区9个街道、254个村居、78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综合赋分。根据“平安指数”的测算结果,对各村居委员会、居民小区,按照“蓝、黄、橙、红”进行四色预警,对应表明优秀、良好、平稳、较差四种平安状况,并对红色预警地区作出相应平安提示。“平安指数”测算结果每月利用联席会议、公安要情、“警民联防”微信群等形式,向区、街道党委政府推送,直观评价社会治安状况。

整合资源

助推平安指数落地生根

  在发布平安指数的基础上,潍城区坚持传统与现代并举,有效整合治安力量,深入推进“警民联防”工程。今年5月份出台了《潍城区“警民联防”工作实施方案》,组建区、街道、村居三级工作体系,在全区12个派出所全部成立了由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主任,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负责人任副主任,各管区书记为成员的警民联防办公室,对分属不同部门、单位、村居的群防群治力量进行统一编队,整合了派出所专职巡防队伍32支、村居物业公司巡逻队伍326支、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卫人员队伍233支、村居义务巡逻队伍252支,巡防队员5000余名。整合后的巡防力量由警民联防办公室统一调配使用,在抓好社会面上治安巡控的同时,针对平安指数测算出的平安状况“较差”区域,有重点地加强开展社会面动态联合巡逻,立体整治,及时开展打击违法犯罪行动,形成快速反应、整体联动的巡逻防控格局,提高治安防控的社会化水平。

夯实保障

确保工作机制健康运行

  为进一步推动“平安指数”深入开展,潍城区不断加强评估、督导、考核、激励、惩戒等措施,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区级层面,设立潍城区警民联防办公室,通过召开警民联防会议,对全区各街道、村居治安形势进行评估。街道层面,向社区、单位推送防控指令,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村居、社区层面,根据“平安指数”评估结果,按照安全、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实行动态挂牌制度,引导其分析警情多发的主要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限期进行整改。自今年8月份以来,先后对26个村居和居民小区落实挂牌制度,充分调动了各级积极创安和提升平安指数的工作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加大了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和投入,目前已有11个不达标村居和居民小区成功摘牌。

  随着“平安指数”工作机制的不断深入,潍城区“平安建设”正式进入了“指数引领”时代,全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8月份以来,潍城区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了13.3%,其中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抢劫、抢夺、盗窃类警情,分别同比下降了25.2%21.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