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下的从严治党新思路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未来五年里,从严治党依然是重要的内容,而依靠法规制度从严治党,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

 

  10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公布,公报提出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

  同时,在1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也特别将“坚持党的领导”列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之一,并单辟一章以大篇幅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出详细部署。

  “这是和以前不同的地方,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突出党的领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的作用。”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规划建议提出“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等内容,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在未来的五年里依然是党建的重要任务。

  多位专家表示,当前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有针对地提出“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等,有利于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此表达看法时称,这次五中全会对于如何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来更好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方面,应该说是跟历届五中全会公报相比,它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辛鸣教授看来,五中全会不是就发展说发展,而是大篇幅涉及党的建设,将中国发展与党的领导紧密结合,明确了共产党在国家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也认为,在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更需要过硬的干部作风保驾护航。

  “在未来5年,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大反腐力度、完善制度体系将是党的重要任务。”庄德水说。

全面从严治党将是常态

  “全面从严治党从治表走向治本,是系统工程,更是长期工程,永远不能放松。”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说。

  10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

  专家表示,在十八大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该条例的修订意义重大: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认为,这两项法规的修订及颁布实施,是在党长期执政和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实现依规管党治党,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

  张希贤表示,深化改革到了紧要关头,党建要有大视野,没有大党建,就没有大事业,不全面从严治党,就难以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201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

  其实,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一届中央集体领导治国理政的最大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铁律”,从八项规定、反“四风”一系列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制度出台,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相继展开,到着眼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牢牢把握人心这个最大政治,始终抓住执政为民、执政靠民这个根本执政规律,到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央高层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成果超出各方预期,但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久久为功之力,破持续发展之题。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对近几年“打虎拍蝇”新常态、作风建设新状态、廉洁从政新生态的系统总结和规划指引。

  高压反腐,全覆盖、零容忍。辛鸣说,中央反复强调“打虎无禁区,拍蝇无死角”,“老虎”“苍蝇”一起打。从查处的“老虎”来看,揪出了超过100只的省部级“大老虎”,其中有正国级、副国级,体现了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党的领导力就需要从严治党。”张希贤说。

强调主体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严明的纪律是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有力保证”“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

  王岐山同志今年3月在河南调研时也曾指出,“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冲着纪律去,领好班子、管住干部、以上率下,实现全方位、全覆盖。”

  而1021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首次提出了“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这个说法。

  记者发现,以往强调的都是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据介绍,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范围更宽、标准更高、责任更大、要求更高,不仅包括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还要落实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立党、组织建党、人才兴党等管党治党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防止组织软弱、队伍涣散、党风退化、纪律松弛等问题。

  今年5月,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新文因主体责任履行不实,严明纪律不强而被省纪委进行廉政谈话。谈话过后,张新文感慨:“去年省委巡视组对7家国有企业巡视,发现了部分领导干部违法问题,这说明省国资委长期以来没有用好纪律这把尺子,对干部管理失之以宽、失之以软。”

  “‘落实主体责任就要冲着纪律去’,这句话包含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二是领好班子,管住干部。”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说。

  “之所以一些地方或单位频频发生党委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的现象,首要原因就是主要领导干部没有树立严明的纪律意识,履行主体责任没有冲着纪律去。”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分析,“全面从严治党靠什么?靠依规治党、严明纪律。各级党组织强化纪律意识,用纪律管住每一个党组织、每一个党员,才叫全面从严治党。”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情况看,有的地方腐败问题和‘四风’问题之所以比较突出,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党委看似冲着纪律去了,可冲的没多少力度,缺乏担当精神。”戴焰军说。

  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发生时,衡阳多名人大代表候选人曾向时任市委书记童名谦反映贿选情况,童名谦只是召开会议对换届纪律进行了象征性的重申,却没有真正对违纪违法行为“亮剑”,致使送钱拉票之风愈演愈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也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党建专家指出,党的各个部门和各级党委都应自觉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做到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纪律不含糊,强化执纪问责,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对违反党的纪律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使纪律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

形成依规治党新格局

  201311月,《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颁布,提出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201410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作了“明确”说明,即“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

  西安政治学院军队党的建设学系教授杨玉玲表示,随着新形势下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进一步滋长蔓延。

  杨玉玲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则是从严治党的根据,如今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一个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准则,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对党员干部有巨大的约束力。

  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介绍,“党内法规”是个历史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指的是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

  姜明安认为,法治的中国特色要求,中国共产党应当依法执政、依规治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担负领导国家的职责,但其本身又不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故不仅应通过国家法律,也应通过党内法规,规范其权力。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需要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姜明安表示,这些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包括中央层级的、中央部门层级的、地方层级的,等等,都需要规范、严格。

  同时,要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制定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的权限要求、内容要求、程序要求和监督审查要求等等,而不能恣意制定、乱发滥发,否则,就会远离法治的原则和要求。

  “目前,党纪与国法有交叉重复的现象,应予以注意,党纪应严于国法,党纪标准应高于国法。”辛鸣说,“党内法规、制度应与时俱进,在涉及政党运行方面,做到制度覆盖无遗漏、定位精准、形成合力,最终形成体系,相互协调。”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江金权介绍,目前已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法规,这些,都为形成制度治党新局面提供了实践基础,“依靠法规制度从严治党,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