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离不开法学理论支撑和法律服务
陈冀平出席首届中日韩法律论坛时强调
张江汀王随莲张荣出席
本报讯(记者田立会 张鲁) 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山东省法学会和山东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届中日韩法律论坛在济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面向未来,共建丝路—中日韩自贸区法制建设”。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出席论坛并致辞,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张江汀出席论坛并为“中日韩法律研究中心”揭牌,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论坛通过了《济南宣言》
陈冀平在致辞中强调,中、日、韩三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三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三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三国对话机制日臻完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文交流更加活跃,了解与信任逐步加深,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加强,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日益提升和深化。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离不开法学理论支撑和法律服务,建立完善、良好的法律环境是中日韩经济合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重要内容。希望中日韩法学法律界能够共同努力,将该论坛打造成为三国法学法律界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战略性、智库型、全方位、高层次的长期交流机制与平台。
陈冀平指出,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对外法学交流,遵循“合作、发展、共赢、和谐”的理念,先后构建了中国-东盟、中国-亚欧、中国-拉美、东北亚、中国-非洲、中国-欧洲、东亚-拉美、金砖国家、中国-南亚、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大洋洲等区域法律论坛。目前,中国法学会已经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法学、法律组织建立了联系,并与其中88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个重要法学、法律组织和机构签署了双边合作备忘录。近年来,中国法学会与韩国法学教授会和日中法律家交流协会签署了《双边合作备忘录》,并通过双边互访、举办研讨会、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与日韩两国法学法律界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为增进三国法学法律界的友好互信,构建东北亚法学法律交流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冀平强调,要以本届论坛为契机,秉承“平等、合作、发展、共赢”的宗旨,为推动中日韩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加强战略共识,共谋未来发展,中日韩法学法律界应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推动三国睦邻互信、全面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引领本地区法治建设与国家关系的发展,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提供法律保障与智力支持。加强交流对话,推进务实合作,推进中日韩民间法律外交,促进中日韩法律实务界、理论界之间的交流互鉴;适时推动法学研究、法律人才培训、法律服务、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等务实合作,将论坛打造成为三国法学法律界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战略性、智库型、全方位、高层次的长期交流机制与平台,为中日韩法治建设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丰富论坛内容,健全论坛机制,在论坛框架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多边交流活动,推动“中日韩法律研究中心”和“中日韩高端法律人才基地”的发展,适时推动成立论坛指导委员会,确保论坛发展的长期性、稳定性。
王随莲在致辞中代表山东省政府对参加论坛的嘉宾表示欢迎,并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她介绍了山东省近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指出法律合作和法学交流在中日韩区域投资贸易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中日韩法律论坛这个重要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增加中日韩各国法律法学同仁之间的了解,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有效地解决中日韩各国在经贸投资中的法律问题,减少经济纠纷,规避投资风险,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外联部主任谷昭民主持。近200位来自中、日、韩三国的法学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参加论坛的中日韩代表围绕中日韩自贸区金融与投资法律问题、中日韩自贸区国际贸易法律问题、中日韩海商与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中日韩法律研究中心”和“中日韩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