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法学会建设的先行者
———记广州市天河区法学会会长谢伟
谈起两个多月前召开的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法学会会长谢伟说:“基层法学会作为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面对群众显得曲高和寡、学会的工作无的放矢。天河区法学会一年多来的先行探索工作,符合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感觉我们的工作找对了方向。”
谢伟感受到的“面对群众显得曲高和寡、学会的工作无的放矢”,正是我国众多基层法学会工作者过去共同面临的困扰。在全国基层法学会的建设探索中,谢伟带领的天河区法学会先行在前。
广州市法学会分会成立
近年来,广州市天河区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广州市区县第一、快速发展令人瞩目,作为天河区委政法委的一把手,谢伟敏锐地洞察到基层对于法学会工作的强烈现实需求:“天河区要代表广州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在原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谋求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其中应有之义。”
2014年初,在广州市尚无成立区县级法学会先例的情况下,无法克服机构、人员、场地等基本条件的限制。谢伟和他的同事们迎难而上,2014年初先成立广州市法学会分会,做到有钱干事、有人干活,先运转起来。
天河法学分会成立之后,立即积极主动作为,建立政法微信群、参与编辑内刊《平安天河》,推出共建街道法律服务站形式,组织有法学会会员的律师事务所进社区提供法律援助,在兴华街发展为“三所联调”(司法所、派出所、律所三方共同参与调解)特色工作,这一机制在2014年已成功调处了各类纠纷123起。
谢伟说:“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成立天河法学分会,为成立天河区法学会积累经验,我们的这一尝试的成效非常明显。”
开创 “天河模式”
今年6月,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前夕,广州市法学会天河分会正式更名为天河区法学会。谢伟欣慰地说:“法学法律人才汇聚是天河区的优势,天河区内集聚高校65所、法学院系超过10个,天河区辖内有律师事务所159所、律师3000多名,占广州市律所总数三成以及律师总数的四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为区内法学人才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娘家’,为天河改革发展凝聚起法治力量。”
谢伟力主推行《广州市天河区法学会促进法学研究和奖励优秀法学人才办法》,对在天河区内申请登记的中国法学会会员中的优秀人才和成果进行奖励。谢伟说:“奖励不在金额多少,我们希望借此进一步调动全区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法学研究为天河改革发展鼓与呼的干劲。”凝聚产生力量,天河区法学会编辑整理出广州市首份区域律师业务发展蓝皮书,就涉访涉诉等热点问题发表了多篇调研文章。
天河区法学会开通并实名认证的官方微博“@正义天河”总粉丝量超过1万、被评为全国十大政法委微博,《平安天河》被评为广州市“十佳”内部资料出版物,天河区法学会被评为广东省法学会2014年度先进集体,谢伟也当选为广州市法学会副会长。谢伟说:“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文化活动等平台,我们搭建起法治宣传特别是面对年轻人的法治宣传‘空中桥梁’,让法学会的工作跟上大数据时代和全媒体时代的步伐。”
为改革发展鼓与呼
“作为一个区级法学会,联系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一大目的,就是作为区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谢伟对于天河法学会的定位是将法学会工作“虚工实做”。
“‘法治天河’的建设,首先是要营造浓厚的法学氛围。”谢伟将这一氛围营造工作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定期开展“天河法学论坛”,同步推出在线法律研讨活动;举办“平安·天河”摄影书画作品展等法治主题文化活动,让法学会的工作更加“接地气”。
谢伟积极探索与高校、律师事务所的合作模式,在有代表性的街道成立法治研究示范点,成立广州首个城区基层矛盾调处机构——天河区调解中心,设立诉前联调工作室、人民调解专家库,将区内法律资源重心下移,逐渐形成了“主动介入”“联合调处”“诉前引导”和“案件速裁”的工作模式,在车陂街道设立的法学会法律服务站,自2014年11月挂牌以来累计调解了社区各类民事纠纷50多宗。
谢伟说:“面对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一问题,作为区级法学会,我们的任务就是尽量把法学资源引导到基层,让法治思维在基层一线发挥功效,让社区群众切身感受到知法、学法和用法的好处。”
“区县法学会工作在全国刚刚开始全面铺开,我们作为先行先试的地区,深知基层法学会在全面实现基层法治中的历史重任,我们将义无反顾地勇当基层法学会建设的先行者。”谢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