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力量助儿童回家

    “宝贝回家”“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老魏寻人网”“回家的希望”“寻子联盟”……近年来,国家积极打击拐卖儿童专项行动以来,民间涌现出很多公益力量,帮助儿童回家。

 

  近年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打拐”“博爱童话园”“宝贝回家”等民间打拐力量异军突起,成为官方打拐的有益补充,一批被拐孩子获得解救。

  然而,对民间力量而言,打拐之路并不平坦,还需要社会各方形成打拐合力,为那些还飘零在外的孩子铺就一条回家的路。

“只有在路上,我才像个父亲”

  20081210日深夜,伍兴虎一家被迷晕之后,孩子被强行抱走。“人贩子把他从我身边带走时,他只有一岁零18天。”这个丢失孩子的父亲名叫伍兴虎,陕西省渭南市浦城县陶池村人。

  两年前,在北京的一次公益活动上,伍兴虎眼含热泪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讲述了自己多年的寻子故事。

   “我怕他恨我。”伍兴虎说,“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像个父亲。”

  孩子丢失后,他疯了一般在周边的村落、乡镇、县市张贴寻子海报,却一无所获。

  之后,他在网上发帖,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寻找孩子。由于不懂网络,他多次被骗。有一次,网友用电脑合成孩子的照片骗他去东北。伍兴虎回忆,那是2008年春节,网友传来一张女人抱着他儿子的照片,要求他见面。到了东北,对方又提出在一个农行卡上存1万元钱,他把身上仅有的3000元转到卡上后,这个网友消失了。

  伍兴虎用数百张火车票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国的寻子路线网,他很难数清自己去过哪些地方,只能寥寥说出几个他没找过的地方。期间,既有网友恶作剧提供的线索,也有一张张合成的孩子照片发来……即使经历了无数骗局,途中遭遇了各种危险,可一旦有孩子的信息,他都会亲自确认。他告诉自己,不能错过任何一次可能与儿子相遇的机会。

  7年寻子路上,伍兴虎欠下10多万元的债务,父亲患了脑梗,妻子有些精神失常,他一直坚信,“只要动员全国网友关注打拐,网络就能带来奇迹。”

  他呼吁网友提供的信息要真实,不要让丢失孩子的家庭雪上加霜。

  如今,37岁的伍兴虎满头白发,毅然在寻子路上奔跑。

  今年621日父亲节,“微博打拐”公益团队通过腾讯乐捐平台三天时间众筹了20万元善款,购置了一辆汽车送给伍兴虎,希望他在寻子路上不再遭受风雪侵蚀。

  据中国最大的寻子网站“宝贝回家”统计,从2007年网站成立至20135月,该网站共收到全国寻子登记5000多条,其中90%是因为监管缺失导致孩子被拐走,一半被拐家庭属于农民工家庭。

  20094月,全国开展打拐专项行动,公安部相继推出了拐卖儿童案件“一长三包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DNA采血比对机制等举措,同时加强国际反拐合作,全面加大打击拐卖犯罪的力度。

  “拐卖儿童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公敌,打拐需要更多民间力量参与和行动。”“微博打拐”公益团队负责人孙彦萍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介绍,2011年,“微博打拐”第一次成功找到一名孩子,提供给社会一种全新的方式帮助孩子回家,微博不只是推动信息流通,更可以联合各界力量关注并采取行动,由于民间打拐没有执法权,解救儿童过程也遭遇种种阻力,这就需要和公安机关密切配合行动。

微博打拐号召更多力量

  2008325日,来自湖北潜江的彭高峰夫妇在深圳打工时,3岁的儿子彭文乐在商店附近被人拐走。这位父亲为此执着寻找,在此后三年的201128日,他通过微博最终在江苏邳州一个村庄找到了儿子。

  这也是全国首个“微博打拐”成功案例,调查记者邓飞用微博全程直播,这一事件也掀起了网民对被拐卖儿童的热切关注,随着微博的广泛传播,更多媒体、公众人物、热心市民、志愿者纷纷加入,希望帮助失踪的孩子早点回家。

  作为“微博打拐”活动的主要发起人,此前,邓飞一直在关注和帮助彭高峰寻子。他说:“还有很多‘文乐’没有回家,希望大家继续发力。”

  在采访中,邓飞也透露出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让他很无奈,“以前通过传统媒体,做了一种深度报道后,影响到相关的部门,出台一些政策进行全国性的行动。但是运用这种手段找到被拐孩子就像大海捞针,自从有了微博之后就降低了难度,我们可以发微博号召大家一起找孩子。”

  2011年“微博打拐”使邓飞获得了空前的知名度,这也让他看到新兴的社交媒体,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而他把自己从一个监督者,变换成了一位行动者。

  在他看来,“微博打拐”有一个磁场和气场,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善良和爱心像小溪汩汩流出,最终汇成大河奔腾向前。“以前我们只有思考力和话语权,没有执行力,但通过微博打拐,我们可以变成一个号召者,能够发起一场社会运动,团结很多人一起去改变。”邓飞说。

  孙彦萍在“微博打拐”团队工作近3年,该团队目前只有2名全职,其他均为志愿者,繁杂的事务,让她的生活与工作俨然无法分开,手机随时接收网友提供的失踪儿童消息,她们首先要做的是核实信息的真伪。

  “寻人消息太多,必须核实清楚再发布,发一条不经核实的假消息,就会降低‘官微’的可信度。”她说。

  这几年,团队收到过各种假线索,有男子请假领导不批,然后编造自己孩子被拐要去寻找;有人街头乞讨声称孩子丢了;也有男子为报复前女友,举报其拐卖儿童,引发媒体和公益人士跑到江西上饶调查,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假消息,令当地百姓不满。

  “现在我们要求提供线索的网友要拍到孩子的照片。”孙彦萍说,核实失踪儿童信息真假是要把的第一道关。“微博打拐”成立三年多,解救了20多个孩子,协助警方行动近百次。

  说起目前打拐遇到的最大困难,邓飞坦言:“社会对买孩子的人宽容甚至同情。我们必须呼吁、推动‘买拐同罪’。只有消除买方市场,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拐卖儿童的罪恶。”

  此外,建立DNA登记入库制度,也是解决拐卖儿童现象的一个有效办法。“从婴儿在医院出生,就可以建立DNA入库制度,当然,最大的难度可能是费用。”他说。

  就在1014日,四川男子凭借4岁时记忆确定被拐,通过深圳宝安分局进行DNA信息对比,找到了失散20年的父母。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表示,相比有限的警力,网民通过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平台,能提供巨大的协助破案的线索,公安机关再部署力量展开调查。邓飞则将这一关系比喻成警民鱼水。

民间力量助力宝贝回家

  “宝贝回家”“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老魏寻人网”“回家的希望”“寻子联盟”……近年来,国家积极打击拐卖儿童专项行动以来,民间涌现出很多公益力量,帮助儿童回家。

  201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接到一位失踪儿童家长的来信,被告知在网上看到疑似自己的孩子杨伟鑫在厦门街头乞讨,需要他的帮忙,于是他利用微博发出寻人信息,但很快又收到更多的来信,这一现象触动他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官方微博开通13天后就有2万网友关注,300多条乞讨儿童的信息发布出来,其中以广州、长沙、厦门等地的乞讨儿童最多。

  20112月,众多媒体开始跟进、各地公安部门积极行动,甚至连“童话大王”郑渊洁也背起相机走上街头随手拍乞讨儿童。最终,一条微博促成公众参与行动。

  随即,关于儿童乞讨权问题的大讨论也持续发酵。

  2011124日,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布,民政部、公安部等部门将很快部署开展接送流浪儿童回家行动,2012年年底前将消除城市街头儿童流浪乞讨现象,切实保障这些儿童的权益。

  “这个民族第一次把儿童乞讨作为严重问题提出来,引起争论,让大家知道儿童乞讨是违法的,这是我最骄傲的事,在所有人中最弱势的就是孩子,不管你出生皇族贵族,还是平民,都有作为孩子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把保护儿童看得很重。”于建嵘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说。

  现在,微博的一个缺陷是信息反馈慢。有时候家长或公安部门想第一时间联系网友,却联系不上,志愿者们也不可能让网友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

  曾有网友建议于建嵘将微博的活动发展落实到地,建立相关组织收留乞讨儿童。于建嵘则表示,公安部门等相关单位有对乞讨儿童进行调查的职责,而网友的作用应该着重在信息搜集方面。

  在寻找孩子过程中,每个家庭都有些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不能互相交流,“宝贝回家”寻子网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平台,把这些信息联系起来。

  1010日,“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张宝艳在湖南参加寻子明星公益活动上表示,网站创办8年到现在,共找回1291名孩子,目前基本实现一天找到一名被拐儿童。

  “一旦找到来历不明的孩子,我们通常会问他们那里是不是下雪、有哪些动植物、说什么方言,通过这些线索查找对比失踪儿童家长的资料,再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联系他们可能的父母。”她说。

  张宝艳当初创办寻子网站的时候,想着一年能找回一个被拐的孩子就欣慰了,因为想要找到被拐儿童的有效信息犹如大海捞针。所以她希望爱心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提供信息。现在,已经有很多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参与其中。

  “我不希望我的网站越办越大,更希望以后不用办这个网站了,那时候是‘天下无拐’。”张宝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