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法援10年路
以社会专职律师为主体、专门从事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如今已成立10周年。10年来,中心培养了一批农民工法援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涉及农民工超过20万人次,其10年发展见证了我国劳动法律环境的改善。
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帮助弱势群体挽回逾亿损失
农民工的“家”
2015年国庆假期前,李汉成坐了10个小时的火车从内蒙古赤峰赶到北京。李汉成40岁,12年前,工伤夺去了他的一条腿,因行动不便,他很少出门,这次长途跋涉到京,是为了参加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座谈会。
会议室里,坐在李汉成旁边的是郭增光、徐延格等4名农民工,他们将回到致诚中心称为“回家”。“路再远我也会来,我没什么文化,不会说话,我就是想来感谢这些律师。”李汉成哽咽了。2003年,27岁的李汉成在北京打工时被货物砸伤,当时保住腿需要花2万元而截肢只需2000元,李汉成的老板选择了后者,李汉成从此失去了一条腿和劳动能力。在北京举目无亲的他找到致诚中心,在公益律师5年的艰苦努力下,他终于成为第一位非京籍在京领取社会保险的农民工,现在每月1700元社保金成为他的主要生活来源。
郭增光是致诚中心办理的第一件法律援助案件的当事人之一。12年前,讨薪5年未果的郭增光等68名农民工决定以死相逼,在行动前,郭增光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致诚中心,在无数次艰辛的取证、开庭、交涉之后,郭增光终于领到了拖欠多年的劳务费。郭增光如今回到故乡盖了一幢小楼,和家人平静地生活。每年春节前他都邀请几位“恩人”律师去他家看看,他们的法律援助挽救了68个家庭。
山东农民工徐延格在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打工11年后,肯德基公司以徐违反劳动纪律和其属于“劳务派遣”为名,将其辞退并拒绝支付经济赔偿金。北京致诚中心以徐延格的委托人身份向肯德基公司提起诉讼。这起诉讼不仅为徐延格追回了应得的劳动权益,并最终推动肯德基公司公开宣布放弃使用劳务派遣工。
李汉成,郭增光、徐延格是中国2.7亿农民工中最普通的3个人,也是数以万计遭遇劳动争议的农民工中较幸运的3个人,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刻,北京致诚中心不仅为他们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从2005年9月到2015年9月,北京致诚中心帮助过的农民工达20万人次。在这些受援助农民工心中,公益法律援助机构是他们的“家”。
在这个“家”里,有几位曾经帮助过李汉成,郭增光、徐延格的公益律师已经离开北京,在四川、湖北、甘肃等省区继续从事农民工法援事业,而当年的见习律师如今已经成长为中心的“顶梁柱”。回首10年发展,北京致诚中心主任、著名公益律师佟丽华尤为欣慰的是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律师在这里培育出来。
佟丽华认为,中国律师行业已经有了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知识产权律师、房地产律师等专业的律师群体,而目前在中国真正称得上劳工律师的屈指可数,有些精通劳动法的律师因农民工案件收费低且程序复杂,不愿意办理农民工劳动权益案件。10年来,北京致诚中心可以说,向培养一批全职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律师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中心目前有30余名专业法律工作人员,通过办理大量案件,律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遇到复杂疑难的案件则在一起讨论方案、交流意见,以更专业的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并且,律师在办理案件中严格遵守纪律,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专业团队零起步
2005年夏秋之际,著名公益律师佟丽华等人决定成立一家以社会专职律师为主体、专门从事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公益机构,当即有人劝他放弃。当时他们缺少经费,找不到体面的办公地点,还要直面较为敏感的群体,有人担心这件事的社会风险难以控制。面对压力,佟丽华和时福茂等几位律师相信,他们的事业必将有益于改善农民工权益、推动公益律师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于是,2005年9月,在北京市西四环一处临街的门脸房里,当时名为“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农民工法援事业正式开启。2009年7月,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于2011年7月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谘商地位,实现了我国政法系统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类社会组织和全国各省市社会组织三个领域在获得联合国谘商地位方面“零”的突破。
10年来,该中心共办结案件10069件,帮助农民工挽回损失超过1.45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心接待法律咨询案件65201件,涉及农民工超过20万人次,涉及金额5亿元以上。
在北京致诚中心1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会、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相关人员高度肯定了北京致诚中心的社会贡献。这是对公益法援机构为农民工维权可能引发敏感问题的顾虑最好的回应。10年来,北京致诚中心不仅没有制造社会紧张,反而处理了300余件可能引发社会群体事件的纠纷,自创了“三级矛盾化解机制”,并将这种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推广到全国。
北京致诚中心自创的三级矛盾化解机制将矛盾分为A、B、C三类,即:重大社会矛盾、比较冲突的社会矛盾和一般社会矛盾。以三级社会矛盾为基础,致诚公益制定了详细应对方案,要求所有律师以专业的法律知识为支撑,坚持“友好、依法、及时”的矛盾化解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自2005年9月8日至2015年8月31日,中心已办结5人以上群体性案件304件,涉及5112人。经过中心工作人员的介入,所有案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没有一个当事人再去围堵政府或者到处上访。
在成立之初,北京致诚中心的名称是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农民工法援律师在办案中体会到,办一个案件只能帮助一个或几个当事人,而建言一条好的法律条款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北京致诚中心于是更名为“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除了为农民工提供直接法律服务外,中心还依托专业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工作,积极为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建言献策。
10年来,北京致诚中心出版了《为了正义》《如何追讨欠薪》《如何签订劳动合同》《谁动了他们的权利?——中国农民工维权案例精析》《办理农民工案件实用手册》等图书,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发布了《中国农民工维权成本调查报告》《农民工欠薪案件研究报告》《改革〈工伤保险条例〉,推进农民工工伤问题妥善解决》《农民工群体性案件研究报告》《国有企业应模范遵守法律,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农民工工伤康复和再就业调研报告》《警惕复杂劳动关系规避〈劳动合同法〉》等专题报告。
作为法律共同体的一员,北京致诚中心还参与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起草中,中心提出的“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降低参保单位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比例”等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了贡献。
法援这10年
北京致诚中心的第一个10年,既是我国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10年,也是我国劳动法律环境不断改善的10年。从北京致诚中心近些年办理的案件来看,农民工欠薪案件虽然仍然存在,但无论是案件数还是涉及人数,都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从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开始,政府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文件,2008年之后农民工的案件中,很少只是单纯因为欠薪而引发的纠纷,大多数都是同时存在社保补偿、拖欠加班费、解除劳动合同补偿等问题。
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推动了劳动合同的签订率提高。北京致诚中心统计2009年到2014年的4678名受援人中,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有1025人,签订率已经达到21.9%,较之2008年以前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却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责任,比如签完合同后单位收回,劳动者手中并没有留存;以及让劳动者签订空白劳动合同。
2008年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大大规范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用人单位解雇劳动者的,需要具备法律规定的理由,否则即为违法解雇。从北京致诚中心统计数据来看,在8346名受援人当中,涉及解除劳动合同主张经济补偿或赔偿的有1459人,其中,78.6%的农民工被违法解雇,违法解雇是解除劳动合同争议的主要原因。
作为农民工维权案件的重点类型,农民工工伤维权状况一直被北京致诚中心所关注。该中心观察发现,自2008年起,农民工工伤参保率有了一定提升,特别是一系列新的法律规定实施,保障了工伤职工及时获得补偿,方便了农民工工伤问题的解决。但同时,工伤维权程序复杂没有根本性改变,安全生产难以保证。职业病案件受案率上升,职业病已成为威胁农民工健康和农民工家庭的严重问题。
2008年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农民工来参保意愿越来越强。近些年,很多未参保农民工在咨询时明确提出希望单位能补缴保险,而不是要求经济补偿,这与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增强不无关系。《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待遇的先行支付制度,然而,直至2015年8月,在北京致诚中心办理的5件先行支付案件中,只有1件得到了落实。社会保险支付部门时常以没有具体细则,没有操作流程,不能通过电脑系统为由拒绝支付相关待遇。
同时,女性农民工案件持续增多,因怀孕而起的纠纷增长较明显。从2009年至2014年这5年,女性农民工的数量则从8019万增长到9040万,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也说明,越来越多的女性了解到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该怎么样维权、在哪里寻求帮助。
10年来,农民工法援案件的另一个特点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农民工人群为主的流动人口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从2012年开始,北京致诚中心开始为涉嫌犯罪的农民工提供刑事法律援助。
如今,在北京市丰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成立10周年的北京致诚中心已经从当年那个临街的门脸房里搬到明亮简洁的办公楼里。北京致诚中心主任佟丽华律师称,中心是公益法律服务队伍中的“老战士”、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先行者”,随着中国法律援助事业发展,这个“先行者”将继续前行,开始下一个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