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警队长范凯和他的“PTU”战队
在北京南郊魏善庄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里,驻扎着一支巡警队伍——北京大兴公安分局巡警支队三中队。近两年,这支队伍在警界声名鹊起,先后破获“4·4”假扮尼姑诈骗、“8·14”盗窃摩托车、“9·11”西红门系列入室盗窃等重大案件,队里的“巡逻打现工作组”荣立集体二等功。而这支队伍的领军人物,是在公安一线摸爬滚打12年,却刚满31岁的小伙子范凯。
范凯现任大兴分局巡警支队三中队副中队长,牵头负责队里全面工作。接手这支队伍以来,这个年轻人凭着对公安工作的热情和钻研好学的精神,不断总结巡逻实战经验,先后提出“五勤”巡逻工作法,巡逻打现“三四五”工作法等,带领队伍屡建战功。前不久,大兴分局做出向范凯同志学习的决定,命名巡警支队三中队为范凯警队。
“80后”要把队伍打造成“PTU”
范凯是“80后”独生子,父母看到他每天这么累,也曾经劝他换一份工作。但范凯就是热爱警察这个职业。警校毕业不到20岁就进了公安队伍,12年来干过特警、内勤、治安及社区等多个一线工作。每个岗位,他都勤问、勤学、勤练。到巡警支队后,作为干部,他更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公安工作上,对预审民警的审查深挖、刑侦民警的串并分析、社区民警的线索获取等专业技能进行深入钻研,从中寻找提升巡警工作的突破口。他主动拜有多年“巡逻打现”经验的几个老民警为师,还先后结合巡逻实战经验,总结了“五勤”及“析、部、看、查、固”巡逻工作法,即“勤想、勤巡、勤核、勤查、勤问”五动作。
“就是喜欢这个职业,从小看港片长大的,一直有警察情结。”范凯说,“工作辛苦和危险,我们都不怕,因为大家的心气儿特高。我们要把这个队伍打造成现实版的‘PTU’(香港警方机动部队的简称,以街头巡逻防控、快速机动反应著称),一帮有情有义的兄弟,寂静的深夜巡控在街巷,震慑犯罪分子,打击不法行为,守望这个城市的平安幸福。”
在范凯警队,31岁的他是队里所有民警中年龄最小的。然而这位年龄最小的“一把手”,却带出了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屡立战功的队伍。“别看他年龄小,知道操心队员的工作生活,他处处考虑周到。”队里年龄最大的贾凯军说,“大凯从来不支使人做这做那,什么事儿他都是自己先做出个样子来。”
工作上,范凯最操心的就是队员们的安全。去年的一次抓捕中,一名队员被嫌疑人用刀划伤。虽然不是指挥的失误,范凯还是自责了好久。后来,他总结出了盘查地点选择“四便于、三避开”原则,即便于观察、便于控制、便于协同、便于自身安全防护;避开人群、避开丛林及高苗地、避开易发生交通事故地段。
打破“十次巡逻九次空”魔咒
巡警圈里有句话,叫“十次巡逻九次空”。但在范凯警队,这个说法被打破了。2014年,警队破案4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20余人;2015年至今,破案260余起,抓获嫌疑人136人。范凯警队的战果不但在巡警中名列前茅,在分局各部门中也处于前列,成为街头打现破案的拳头力量。
“有人认为巡警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街头震慑来减少防范违法犯罪,但只要有得当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巡警照样也能成为破案能手。”范凯说。
这个得当方法,是范凯警队一直坚持的“每日警情综合研判”和“岗前派勤”制度。在范凯警队,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各警组一起研判分局勤务指挥处、刑侦支队以及巡警支队汇总的警情信息。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街面发案进行系统研判,从中找准“三高”(高发案时间、高发案类型、高发案部位)规律,进而有针对性布控警力开展巡控工作,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实现有效预警科学布警。“我们一直都强调巡逻1分钟就要干60秒的活儿,巡逻不是瞎转悠,带着目标去巡逻,与发案的碰撞率就会高,破案的概率也就会高。”范凯说。
说起足够的耐心,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队员们才能体会。2014年8月中下旬,北京市大兴区连续发生夜间技术开锁类入室盗窃警情。范凯在深入分析警情的基础上,采取动态巡逻与静态伏击相结合等方式,带领队员于每日后半夜,围绕入室盗窃高发的郁花园、金惠园等小区周边,加大巡逻伏击的力度。8月的北京依然酷热难耐,为了不打草惊蛇,队员们蹲守在不开窗户的汽车里,完全就是蒸桑拿的感觉。就这样连续守候了20余天,依旧不见犯罪嫌疑人的踪影,就在大伙们有点儿灰心的时候,范凯给大家鼓劲:“别急,他们一定会出现!要有耐心!”
果然,9月11日凌晨3时许,范凯带领辅警队员在兴华大街北段巡逻时,发现两名背双肩包、形迹可疑的男子,在欲进行盘查时,两人转身逃窜,范凯迅速带领辅警分头追捕,遭遇两人持械反抗。范凯及队员们最终将两名嫌疑人成功控制。经查,二人均供认在郁花园小区通过技术开锁实施多起入室盗窃的犯罪事实。后经核实,两人当夜在郁花园实施入室盗窃7起。
上班满脑子抓贼,
下班微信聊案子
现在这支队伍形成了一种氛围,抓贼破案成了队员们最大的乐趣。
“破获一起案子大伙兴奋好几天,每天聊的话题都是刚破的案子、手里的线索。就连下班后,我们在微信群里聊的都是如何破案的事。”范凯说着,拿出了自己的手机,“你看,这是我们队建立的微信工作群,在做好保密措施的前提下,每名队员会把自己掌握的线索和嫌疑人图片视频资料在群里共享,一起讨论,每次都能碰出火花来。”
2014年11月,西红门清真市场周边连续发生多起砸撬机动车盗窃车内财物案件,范凯对几起案件的110报案情况进行比对,发现失主离开车的时间及车内财物大致被盗的时间均在上午,且被撬的车辆均为小面包车。由此,他判断近期该区域的砸撬机动车案件极有可能为类案。
于是,范凯带领便衣警力到清真市场进行走访,通过调取市场内及周边道路的视频探头,掌握了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范凯随即带领辅警队员在市场及周边开展便衣伏击。同时,将犯罪嫌疑人视频截图发在中队的微信工作群。十多天后的一个上午,一名正在倒休的队员报告称,自己在市场买东西时看到与微信群所发图片中嫌疑人极为相似的人员,目前正在跟踪观察。范凯立即组织便衣警力前往,边观察嫌疑人动态,边摄像固定证据,等待抓捕时机。后在嫌疑人撬开一辆面包车偷窃车内财物得手,准备离开时,范凯带领辅警迅速将两名嫌疑人邓某、徐某抓获。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该二人供认曾在市场内砸撬机动车实施盗窃3起的犯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