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禁区”里如何坚守?
格尔木铁路公安处沱沱河车站派出所
青海格尔木铁路公安处沱沱河车站派出所,担负着青藏铁路582公里线路的安保工作,5年来,其管辖范围内,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和治安案件。
格尔木铁路公安处沱沱河车站派出所(简称沱沱河所),地处青藏高原长江源头沱沱河畔,担负着青藏铁路南山口至唐古拉南站全长582公里线路的安全保卫工作,这里平均海拔4300多米,冬季最冷时为零下40多摄氏度,氧气含量不足内地60%。
而就在这样的“生命禁区”,该所近30名民警仍恪尽职守,5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除此之外,该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被青藏铁路公安局命名为“天路突击队”,并荣获青藏铁路公司、公安局“优秀党支部”“优秀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民警中先后有1人荣立“个人一等功”,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8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三四五六”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得知,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而沱沱河所管内又有世界铁路最高车站、最高长隧道等多个“第一”。
沱沱河所教导员贾森团说,为保障安全,努力打造线路治安“绿色通道”,该所通过落实线路治安巡防机制、加强爱路护路法制宣传、严密“五道防线”卡控等措施,有效杜绝了各类危行问题的发生。
记者获悉,格拉段(格尔木至拉萨)自通车以来,沱沱河所始终严格落实线路巡防机制,对管辖线路定人定岗分片分段划分包保,利用添乘机车、警车巡逻和徒步检查等方式,全天候巡查,并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三四五六”巡线法。
贾森团说,所谓的“三四五六”,即“三结合”(巡线与安全检查、社情调查、法制宣传相结合)、“四必巡”(重点区段、牧民转场、列车通过、施工地段必巡)、“五必查”(治安问题、闲杂人员、行车设施、路材管理、隧道管理必查)、“六必带”(必带望远镜、相机设备、勘查设备、通讯设备、食物饮水、防寒衣服)。
“这样做以来,确保了巡查质量,做到了对辖区状况‘情况清、底数明’,并创造性地对辖区线路状况绘就‘电子台账’,打开电脑即可查阅管内车站、设施、桥涵的具体情况。”贾森团还说。
对方还向记者介绍:“就连线路两侧村镇厂房、学校商铺等详细资料,住(牧)户分布点、人口数、牧民的牛羊数也尽在掌握。‘电子台账’的建立曾得到铁路公安局和青藏公安局的好评,目前,已在全局推广使用。”
另外,近5年来,沱沱河所民警累计巡线超过30多万公里,发现、清除隐患2000余件次,有效保证了管内安全。
而且目前,沱沱河所分别与路内单位、当地政府、武警部队、可可西里管理局、公路局等单位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联系,开展预案演练和武装震慑等活动。并加强对护路联防队、护路站、保安点等治安辅助力量的业务指导,定期督导检查,切实发挥了其联防作用,构建了人民防线坚固“屏障”。
据介绍,近三年,该所仅与武警三支队及所属大、中队就召开联席会议20余次,开展演练、震慑活动40余次,出动警力近2000人次、警车达200台次,累计巡线达9000多公里。
期间,该所还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等重大安保任务和重要节点、敏感时期的安保工作。
“我要你回家”
贾森团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平时该所还利用检查、巡防的机会,经常性深入路内外单位开展法制讲堂,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讲解法律常识,传授防火、防暴相关知识,进行安全忠诚、爱国主义教育,督促落实安防措施,有力维护了内部安全。
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从一组数字中看到,沱沱河民警足迹踏遍了辖区路内外80个单位、152户个体经营场所的角角落落,民警的安全嘱咐也传遍和牢记在辖区3000多名职工群众、藏族同胞心中。沿线牧民亲切地称他们为“天路守护神”。
还有,通车以来,派出所民警采取手持安检仪检查、开包手检等方式检查进出藏旅客2万余人次、行包3.5万余件次,查获“三品”及其他违禁品30余件次。
记者采访获悉,沱沱河所民警多为外地人,但他们与当地群众都结下了深厚友谊。
几年前,青藏公路K3138+500米处一汽车翻下路基,28人受伤被困,派出所民警立即施救。当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缺氧劳累,致使民警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但为了旅客生命安全,他们坚持忍受,不顾个人安危,紧急救援两个多小时。
但就在喘息之时,附近又连续发生3起交通事故,民警们又立即前往。一天连续救助4起交通事故,解救群众35人。
据当时参与救援的民警介绍,不少民警的手和脸都划破了、脚冻得失去知觉、衣裤结冰,却无人叫苦。几年来,沱沱河所民警共救助事故车辆22台次,救助当事群众148人。
另外,该所在“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针对沱沱河当地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派出所积极争取武警三支队的支持,2011年5月28日,武警三支队领导亲自带领医疗小分队和民警一起在沱沱河镇开展送医送药、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
在向贫困藏胞送去大米、白面等生活日用品的同时,小分队医生还给当地藏族同胞检查身体、发放药物、讲解医疗保健常识,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活动中当地藏族同胞纷纷给军医战士和公安民警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一个劲地说:“扎西德勒,金珠玛米!”
当民警们得知,藏族同胞思求多杰56岁、妻子玛利62岁,且老两口膝下无子女、靠做清洁维持生计时,他们自筹资金,每逢节假日,为他们送去牛奶、大米、面粉等生活用品,进行定点帮扶;70多岁的牧民阿妈拉,养着数百头牛羊,放牧点离集镇很远,吃菜购物不方便,民警巡线时便给他带去……久而久之,民警和许多牧民成了朋友。
如今,当地藏族同胞每当在路上碰到巡线民警,都会老远挥手示意,许多牧民还成了铁路沿线的义务宣传员和巡防员。
但不少民警表示,他们也有害怕的时候。几年前,沱沱河所前身原治安巡警大队教导员魏树忠带领民警执行巡线任务时,因路面结冰打滑汽车失控发生事故,献出了年仅43岁的生命。
近年来,因复杂的自然环境,该所先后有3名民警因公负伤,20多名民警不同程度患上了高原病。
值得一提的是,沱沱河所下辖的雁石坪警务区。雁石坪火车站海拔4712米,但这里是一个没有上下旅客的“无人站”。该所民警李峰说:“这个站主要是会车。”
而该警务区目前加上厨师才3个人,除了日常物资需要定期配送外,警务区内连自来水都没有。“每10天左右去拉一次水,我们也没什么处理设备,隔四五天后,水的味道实在受不了。”李峰说,“很显然,我们如果不回家休假,连洗澡都没办法。”
最让李峰和其他民警难熬的是,他们所在办公室和宿舍没有室内厕所,记者注意到目前该所使用的是办公室外面的旱厕。
“白天还可以,晚上真是没法出去,尤其冬天晚上,零下30多摄氏度,我们要在旷野中脱衣服上厕所,那个感觉没有人能想象到。”说罢,雁石坪警务区一位民警眼角泛起泪花。
比起环境的恶劣,让沱沱河所民警更煎熬的是远离家乡,对家人的思念。记者注意到,该所民警也大多为“80后”,新入职民警甚至有“90后”。
“我家是山东临沂的,父母含辛茹苦供我读大学,毕业刚刚能挣钱孝敬父母,去年父亲去世了……”沱沱河一民警哽咽着说,“我家里还有地,父亲去世后,重担全部落在母亲和爱人身上,每次回家,孩子都会说,爸爸你不许挣钱了,我要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