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高院与北京律协协作16项重点工作稳步进行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为充分发挥法官与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北京高院与北京律协积极推进沟通协作机制建设,于去年9月协商确定了16项重点工作任务。记者日前从北京高院获悉,这些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目前已完成过半。
2013年以来,北京高院与北京律协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成立了沟通联络工作小组。去年9月,在坚持问题导向和务实推进原则的基础上,双方联合制定了《完善沟通协作工作机制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明确了16项重点工作。
记者在这份文件中看到,这16项重点工作主要围绕便捷律师诉讼、保障律师权益、发挥律师作用和推动互动交流4个方面来开展。其中,便捷律师诉讼的4项工作已全部落实完成。按照任务要求,北京高院开通了北京审判信息网和app移动诉讼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法院要闻、裁判文书、案例分析、诉讼指南、法院导航、诉讼工具、法规指引、审判动态等信息服务,向律师提供网上预约立案、案件查询、诉费计算等服务。开通12368人工语音服务平台,在立案诉服大厅设置触摸屏设备,方便律师进行案件信息查询。与律协签订了《信息化合作协议》,配合律协完成律师资格网上认证工作,初步完成法院审判信息网与律协网站互联互通,搭建起信息化合作框架。
针对任务中规定的律师着袍出庭工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年7月31日,北京律协正式发出通知,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东城法院等试点法院推行律师担任辩护人、代理人参加法庭开庭审理时统一着出庭服装、佩戴律师出庭徽章试点工作。相关法院为此专门配备了更衣室,为律师换装提供便利。
在互动交流方面,双方建立完善了法官与律师之间业务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法官与律师之间的业务交流研讨。去年以来,北京高院2次赴律协就司法改革推进情况进行通报,全市法院以授课的形式与律师开展业务交流41次。北京高院与律协代表委员联络委员会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为律师界代表委员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代表联络活动方式,先后2次邀请律师界代表委员开展专题座谈会,针对法院重点工作主动征求意见。
据悉,下一阶段双方将就在全市法院推广电子诉讼档案查阅、打印、下载服务,委托律师开展民事调查,委托律师送达法律文书,细化财产保全制度相关规定等方面加强进一步调研与合作。
针对不规范审判执行和律师代理行为,双方将搭建互评工作平台,探索确立互评方式,并建立法官、律师违纪违规投诉、核查、处理和反馈机制,着力改变当前存在的投诉分散、处理虚化、缺乏反馈的现状。北京高院和北京律协要求,各责任部门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沟通联络,抓紧组织实施,对尚未完成的重点任务要跟踪督办,按照工作进度逐一检查落实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结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