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法院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广大群众交口称赞

  近3年来,陕西法院认真贯彻最高法院信息化工作部署,以“全国一流,陕西特色”为目标,坚持“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理念,搞好顶层设计,加大信息化建设推进的力度,共投入4.5亿多元建设资金,构建了四级人民法庭连通专网、“六大平台”、审判管理执行指挥中心及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便民体系,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新跨越。他们的成功经验多次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和推广。日前,记者深入到延安、铜川、咸阳、西安等地中级及其部分区县法院,进行座谈调研,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法官干警运用信息化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人民群众对司法便民的赞扬之声不绝于耳。

“网上办公、办案,便捷高效”

    谈起网上办公、办案,富县法院的工作人员郑丽异常兴奋:“每天早上上班,打开电脑,院里昨天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有些什么安排,包括会议、活动等,每人都一清二楚,再也不用逐一通知了。”铜川市中院民一庭审判员张仙则、法官韩永乐现身说法:“现在办案的整个过程都在网上进行,过去找领导审批签字,领导不是开会就是调研,有时找几次见不到人。现在审批签字一律在网上进行,领导打开电脑就能及时审批,并对裁判文书及其他事项的审批结果全程留痕,提高了办案效率。”说到这里,他们还给记者介绍了给当事人退诉讼费的情况,“过去因层层审批,当事人往往得十天半月,现在在网上审批,两三天内就搞定,而且当事人从银行领钱,减少了中间环节和不必要的误解。”富县法院副院长王培兴说,“网上办案除了使案件流转快捷、审批方便、监督及时、考核公正外,还能查阅资料、为我所用。去年我们办了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当时有两种观点争持不下,后从裁判文书网上看到北京类似案件的判决,其中有专家的论证,所以就采纳了。这不仅使案件更为公正,而且事半功倍。”

“鼠标一点,坐家里就知道案件办理情况,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

    陕西群鑫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群立讲述了法院网上办公、办案带给他的变化,“过去代理一个案子,要去法院好多次,有时还找不见人。现在好了,只要在进入法院网上系统,案子几时立的、谁办的、什么时候开庭、合议庭成员都有谁等一目了然;以前到档案室查卷,工作人员要先找到案卷,然后再拿去复印,如今只要进入中国裁判文书网,就能看到自己要查的案卷,下载下来就行了,效率提高了几倍,确实带来了很大方便!”

    茶坊法庭位于富县茶坊镇,处于富县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重要枢纽位置,每年审理的交通事故案件达30余件。2013年该庭庭长赵妮主审了一起李某等3人诉雷某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当时家住内蒙古的当事人雷某因妻子正在呼和浩特住院,难以脱身应诉。法官就通过qq问话了解,雷某按法官列的提纲一一回答,不需往返奔波就使调查得以顺利进行。雷某既照顾了妻子,也节省了大笔费用,他感慨地说:“想不到一个小法庭信息化程度这么高!”

  一脸倦容、走路似乎还要人搀扶的李海侠告诉记者,去年1220日,她在永寿县经营的塔吊出了两死一伤的大事故,民事赔偿已花了近200万元。不幸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个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她又得了大病,需要住院治疗。一面要治病,一面还要参加诉讼,真让她不知所措。多亏永寿县法院的网上审判流程公开帮了她的大忙,解了她的心头困惑。“躺在病床上打开手提电脑,轻按鼠标,就可以看到案件的相关信息及进展情况,让我能与律师及时沟通,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年届不惑的朱海峰在富县做家电买卖,虽然生意红火,但货款回收难,每年都要打几宗索要货款的官司。“2013年以前,案子立了后,几乎天天往法院跑,一宗货款要下来起码得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现在网上办案,在电脑前,鼠标一点,坐家里就知道案件情况,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一个案子多则十天半月、少则两三天就能结案。”正读大学的乔新妮说,她的姐姐是西安市长安区细柳镇人,去年10月与别人打了场合同纠纷官司。由于家距离法庭较远,又听说从网上可以查看案件信息,还可以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了解情况,姐姐就让她帮忙查找自己案件的有关情况。“在网上能看得清清楚楚,对案件不够清楚还可以拨打12368诉讼服务热线进行咨询,心里更明白了,不用跑法庭,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真是太方便了!”她说。

  据了解,陕西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是集电话、短信、传真、微信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该热线在省高院设总台,在全省11个中院设分平台,全省共有33名专职热线接听服务人员,当事人和律师在陕西境内任何地方直接拨打12368,都可享受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还可以通过该热线为重病、残疾人员提供上门立案帮助。

  去年528日下午230分,蓝田县人孟某,因不服县政府给其颁发的土地使用证,10年间反复起诉、上诉,并多次进京上访。最高法院法官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在北京听取了孟某的上访诉求,耐心地进行了解释和答复。不仅为涉诉信访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了便捷通道,也提高了信访案件办理的效率。孟某感慨地说:“想不到科技这么发达,不用进北京就能见到最高法院的法官。”目前,远程视频已广泛应用于陕西法院的审判、执行、案件评查等工作中。

  

“在高科技手段下,办案更加准确、科学”

    “庭审直播促使方方面面更趋规范。”陕西新宏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旭东表示,“这不仅使法官讲究仪容仪表、律师讲法言法语,当事人也不敢胡搅蛮缠了。”有人把信息化的好处更编成了顺口溜:“庭审直播促规范,网上公开保公正,执行查控显神威,录音录像证死你!”

    20139月的一天下午,安塞县坪桥镇菀坪村村民李红梅突然感到腹部疼痛,急忙到安塞县某医院就医,经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当日,在该院行阑尾切除术。925日,在拆线时发现伤口化脓感染,马上进行二期缝合术。102日,李红梅自感不适,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后,于当日到西安西京医院急诊住院,诊断为肠瘘,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住院治疗21天,医疗费近6万元。经陕西中金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结论为安塞县某医院的诊疗存在过错。去年4月,李女士以医疗损害赔偿为由,将该医院告上法庭。鉴于双方各执一词、争议较大,安塞县法院在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庭审直播,在通信设备的“俯视”下,庭审的每个环节、细节都“毫发毕露”地展示于众目睽睽之下,控辩双方心服口服。

    咸阳市民屈某与陕西泰添公司香港某集团货款纠纷一案,由于被告不主动履行70万元债务,屈先生申请咸阳市中院强制执行。执行法官查了七八家银行,只查到3700元,几百万元被转走了。由于被执行人是上市公司,其董事长吴某经常坐飞机出入境,执行法官遂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前得知其即将出境,及时到机场将其扣在海关。吴某惊愕之余信誓旦旦表示还钱,但交保后又溜之大吉,并欺骗说公司更换了法人。执行法官再次祭出“杀手锏”,动用信息化,限制其出入境和高消费,吴某在机关算尽后乖乖还了钱。

  西安市长安区法院民一庭在审理一起离婚案过程中,被告男方情绪失控打了女方,但事后却百般抵赖。法官笑着播放了庭审录音录像,男青年再也无话可说。他做梦也没想到,科技法庭早已对整个庭审过程包括他的一言一行同步录音录像了,只要一回放,一切就还原了真相。像这样的科技法庭,目前,陕西全省法院已有24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