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信访博士”能解信访困局?
中国第一个信访领域的博士培养方向——“信访政策量化分析”博士培养方向6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正式开设。该博士培养方向由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建设,将于2016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当年计划招生1人。
众所周知,对于任何社会事业的研究,都不外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层面,而应用于社会现实生活,则更应成为学术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信访从来都不是仅有一方所为的单向行动,而是有着政策走向、管理机制、官员做派、民生诉求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培养“信访博士”,不仅要关注对政策层面及政府行为的把控与制衡,更需站在信访活动发起者的角度,认真探寻其思维模式、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研究应对策略、完善制度性规范。比如,强化公职人员的民本意识、官德素养和履职能力,抬升对权力的公开、监督与制约水平,以增强民众对党和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大力推进社会改革,全面践行依法治国,引导并力促信访活动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摒弃“闹大维权”和“信访不信法”的畸形思维,等等。
接地气、有实效,名副其实,是民众对培养“信访博士”教育创新的寄望与期许,这就要求其课程设置与培养定位立足信访实际、体现信访规律、顺应民众诉求,确保其科学性与实践性,谨防其沦为中看不中用、叫好不叫座的花架子和一场秀。
@薛家明:“上央视后骄傲”带给广大为政者的启示就是,自己手中握着的权力并非是“我的”,更不存在“过期作废”的概念。唯有如此,官员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会在荣誉面前飘飘然,也不会在进退留转上行为失范。
@刘鹏:面对露宿者,我们完全可以多一点宽容。毕竟,一方面,绝大多数露宿者,其露宿都并非本意。比如流浪人员露宿,背后是无家可归的无奈;有旅客图省钱而露宿车站广场。
@邓海建:“饼干养胃”是科学还是神话?如果食安与质监部门能上点心,就无须消费者出来“蚍蜉撼大树”了。各地消保委的公益诉讼能关切到手机里的预装软件,自然也不能放过疑似高价忽悠的“养胃饼干”。
@柳远山:官员决不能把“电视问政”当做“秀场”,只有通过互动“来真的”,才能对照镜子寻找不足,从点滴火花中修正自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
@朱永华:各地政府都应当从“剁饺馅子震塌楼”中得到警示,除了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对现有在建工程进行严管之外,也应当对存在质量问题嫌疑的“高龄”住宅进行普遍检测和排查,及时消除隐患。
@桑胜高:顾其多端不如执其一端。抓住了收买被拐卖儿童这个“买方市场”,无疑斩断了人贩子们“出售”儿童的销路,这势必会让相关的“黑色产业链”自动萎缩。刑法采用“收买即入罪”原则是势在必行之举。
@辛京:“泄露传播未公开案件信息”入刑,这种处罚范围不明确的规定,既有违罪刑法定原则,又与《宪法》保护言论自由的现代文明精神背道而驰。若直接用《刑法》来规制律师和媒体,则用药过猛,不利于律师和媒体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杨海:长期以来,由于以往人事体制的弊端与中国传统文化惯性的作用,“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进一步固化的倾向。
@向定杰:深圳能够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的光荣称号,离不开当地市民的热情。但如果老是自说自话,守着固有的利益格局,只会让公众由于“心理价位”的不适,自然地想入非非,从而必将带来这项爱心行动的减少。
@张凤强 尹武:党费已不再是党的事业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它背后蕴含的忠诚、信念、使命、担当,依然是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认清党费的“重量”,塑造信仰的力量,正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兵临:只有当权力从分配、授予、运行、协作都纳入法治轨道,才能避免“领导小组治国”的随意性、主观性、选择性、运动式的缺憾,切实提高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