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院用地疑云
隐现于文件中的养老院超期未建常常为舆论诟病,近年来,一些开发商以慈善名义低价拿到土地,随后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获取暴利的现象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养老院建设背后的层层利益纠葛,令养老事业步履维艰。
从“悲情妈妈”“慈善妈妈”到被举报“以敬老院之名圈地敛财”,今年46岁的云南女商人王玉琼历经舆论的同情、赞誉和质疑。
“政府认可我们这个项目,连我们的办公地点都在政府大院,可他还在网上乱咬(举报),他就是个疯子。”对于曾经的得力助手赵春雷实名举报其“以敬老院之名敛财”的行为,王玉琼这样回应。
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赵春雷说,王玉琼以“医卫慈善”用地的名义从政府手中低价拿地60亩,趁机圈地牟利,但敬老院至今未开工。
其实,早在2014年6月,赵春雷就在网络上实名发布这些内容,并引发广泛传播。2014年8月,王玉琼以侵害名誉权为由将赵春雷诉至法院,2015年4月,文山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王玉琼胜诉,但赵春雷表示不服,提起上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透露,隐现于文件中的养老院超期未建常常为舆论诟病。近年来,一些开发商以慈善名义低价拿到土地,随后改变土地使用性质获取暴利的现象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养老院建设背后的层层利益纠葛令养老事业步履维艰,“建养老院许多地方都给了很多政策支持,特别是拿地这一块,以商业用途拿地可能拿不下,但是以‘医卫慈善土地用途’就可能批复。”
被疑成名为敛财
王玉琼是云南文山市的一名女商人,2011年开始,她就以“悲情妈妈寻子八年”的形象见诸报端,随后的两年里,在各大地方卫视荧屏上也时常活跃着她的身影,一下子,她成了文山市的名人。
在云南当地媒体的描述中,王玉琼是一位因儿子失踪一夜白了头的母亲,更是一位为了儿子愿意散尽千金,放弃事业的母亲。
据媒体报道,2003年1月15日,王玉琼6岁的儿子不幸丢失,多年来为了寻找儿子,踏遍大江南北。
2011年,当地的一份杂志刊登了王玉琼的事迹,她的故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开始以“悲情妈妈”的身份不断接受媒体的采访。
赵春雷则称是他帮助王玉琼出名的,为了王玉琼干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但最终的结果是一脚把他“踢开”。赵春雷称,他通过实名的方式举报王玉琼也是为了维权。
对于赵春雷的举报,王玉琼称,赵春雷2011年2月进入公司,2012年5月离开,因其提出非分要求未能满足,离开公司后开始出言诋毁她。
而王玉琼在不同场合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将斥巨资建立一所以其儿子名字“王誉”命名的敬老院,以此回报社会。
另外,据云南媒体报道,该敬老院项目选址在文山市古木镇纸厂村委会沙沟村民小组,占地面积20亩,预计可容纳100人,2011年将破土动工。因筹建敬老院一事,王玉琼被冠以“女慈善家”“慈善妈妈”等称号。
在赵春雷和王玉琼的一份QQ聊天记录上,王玉琼称:“这样做就是为了出名,出名了儿子就能够找到她。”
但赵春雷称,王玉琼出名是为了更好地敛财。他举例说,王玉琼称壹基金向其捐助1500万元,因此拿下文山市出租车免费安装GPS定位系统的项目,并获14年出租车广告收益权。
王玉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壹基金捐助1500万元的由头确实助其拿下了安装出租车GPS系统定位的项目。
但是,壹基金证实并没有这么一回事。
文山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的一名官员却称,王玉琼拿下这个项目的主要原因是免费安装的,与“慈善妈妈”没有关系,“因为其他几家公司都需要钱,安装一辆出租车收费2000元。”
王玉琼更是表示,出租车安装GPS系统项目如今没有任何收益,到5月份,尚没有一个广告。上述官员也表示,之所以给王玉琼14年的广告收益权,是因为考虑到王玉琼投资了600万元,并且尚不知道广告收益的效果怎么样,因此作出这样的一个决定。
以敬老院之名圈地?
2011年,王玉琼以王誉敬老院的名义获得了云南省文山市区旁的沙沟村60亩的土地,但如今,这里依然是一片挤满木料厂房的地方,没有丝毫要动工的迹象。
在赵春雷提供的一份“沙沟村征地款”名单显示,征地补偿标准为每亩62600元。但是,另一份没有盖公章的协议书上却表示:甲方(王玉琼)将文山市古木镇王誉敬老院项目用地划出40亩出让给乙方(文山市公安局)建民警职工住宅小区,如40亩土地不能满足乙方需求,后续所需土地必须属王誉敬老院项目扩增地,由甲方提供。出让价格为每亩40万元,期限为70年。
这意味着,土地的用途变成商业住宅。文山市国土资源副局长赵耀表示,王玉琼是以“医卫慈善”用地的性质拿地的,审批的土地为60.8亩,如果不是慈善用地,价格会有变动,“具体价格需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评估的时候会考虑到这是一个什么项目,如果是商业用途的话,价格肯定要比公益性高一些。”赵耀说。
在土地获批的多项材料中,也注明土地的使用性质为“医卫慈善”用地,“如果要改变土地用途的话,就需要提出申请,审批后还需要补缴出让金,最后规划设计还需要通过重新评审,通过之后才能够重新建盖。但是目前也没有收到王玉琼申请改变用途。”赵耀说。
赵耀也表示,这块土地的办理过程,完全依法依规进行,并非“慈善妈妈”的名头而把地给她。2011年4月12日的市政府会议纪要,以及2013年省国土厅的批文已明确规定,这块地只能用于建设敬老院项目,不能开展与敬老院无关的经营性项目,国土部门一定会加强土地执法和建设用地监督管理。
文山市公安局是否和王玉琼进行过这样的交易?副局长余相斌表示,当时文山市公安局确实和王玉琼有过这方面的洽谈,但是并没有签订什么协议,“当时是和我谈这个事情,但是没有看到什么协议,这应该是她单方面的行为,她提出这个问题后,我们到国土资源管理局了解了一下土地的使用性质,就没有和她谈了。”
赵春雷称,王玉琼利用敬老院项目征地的真实目的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倒卖土地(40万元/亩)赚大钱”。
王玉琼也承认,其初衷是用40亩地开发房地产项目创收,20亩用于养老院建设,她认为在“医疗慈善用地”上搞房地产开发无可厚非,“因为为了敬老院这个项目,我前前后后已交给政府1800多万元。”
根据2014年5月13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规划为公共管理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中的医卫慈善用地,可布局和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其他用地只能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并分摊相应的土地面积。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最高按50年确定。在办理供地手续和土地登记时,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土地用途应确定为医卫慈善用地。
至于为什么养老院迟迟没有动工,王玉琼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块地还没有征用之前,部分农民就将土地私自租给个体老板建设厂房,有免烧砖厂,有木材加工厂,有彩钢瓦,有堆矿场。现在因为这些个体老板的拆迁要价太高,导致拆迁工作停滞不前,影响敬老院建设工作启动。
公益性质用地需监督
王玉琼会不会将“医卫慈善”用途的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如今尚没有结论。但不久前,山西忻州市忻府区播明镇小檀村的村民却发现,原本用来建设养老院的公益用途的土地,如今已盖起了17层的“居然之家”。
2007年,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杨明贵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提出,这一地块将由村委会出钱收回,用于建设养老院。
此后,小檀村村委会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收回了这近30亩的地块。“如果不是公益项目,大家不会以这个价格出让土地,当时附近的地价都在每亩30万元左右。”一名村民表示,从此以后这块地一直荒着。
记者从忻州市国土局、忻州市规划局证实,早在2007年,小檀村村委会便已向两部门提交相关审批文件,并在当年获批。
较为离奇的是,由忻州市国土局提供的《关于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忻州市康泰养老院的批复》中,该地块除位置与杨明贵开会时所说基本一致外,面积却是25.26亩,出让价则为每亩26.12万元,共660万元。
但是,忻州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养老院并非村委申办,而是另有其人,且文件中还有来自当地民政部门的批文。
而忻州市民政局则表示,并未接到来自小檀村关于要开养老院或敬老院的申请。忻府区民政局救灾救济股负责人杜亮明在翻看申请记录时发现,2005年,曾有人提出要在小檀村建设养老院。
与此不同的是,2013年3月30日,因擅自在北京市房山区建设并销售“青龙湖庄园”别墅,且在政府部门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继续销售,北京风景伟业房地产有限公司老总李风景及其销售经理卢连杰被指控犯有合同诈骗罪,一审被判处无期,其财务总监杨萍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这起案件缘起于2009年5月,李风景成立北京风景伟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两个月后,他与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签订了“养老设施用地租赁协议”。《协议书》约定,该村将160亩砖厂旧址废弃的荒地租给李风景作为养老、养生设施用地,租期从2009年6月1日起30年。协议写明:只能在租用土地上建设养老公寓,不能出售。
2009年7月10日,李风景开始在其租赁的土地上盖别墅,同时,人们在网上发现其已经开始销售,村委会了解到李风景在“卖别墅”后,曾要求其停止建房,还通知了镇政府。
同年7月29日,镇政府村建科到现场下发“停建拆除通知书”,要求风景伟业停止施工,对已建成部分立即拆除。此后,李风景组织人将地基以上的建筑拆除。
但不久之后,李风景却偷偷摸摸“恢复建设”,继续卖房。据了解,李风景先后与近20名购房人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骗取购房款730余万元。2010年12月30日,北京警方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将李风景刑事拘留。
对此,上述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以公益之名干牟利之事,在我国公益慈善行业制度尚不健全的大环境下,这类事情一时也难以避免。
他表示,养老院登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在工商部门登记,作为一个企业经营,但享受不到优惠;二是以“民办非企业”方式在民政局登记,投资者在土地、税收、水电煤气等方面均享受一定优惠。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些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和扶持的政策,应该说涵盖了一些基本的领域,但是很笼统、很原则,真正刚性、可操作的标准和要求并不是很多,需要各个地方政府把它具体化,还需要加强监督,以免一些人打着养老院的旗号进行房地产开发。”上述工作人员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表示,公益是非常脆弱的东西,公益的发展特别需要政策、法律、制度。他称,如今的“伪公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别有用心地借公益之名谋取私利;二是别有用心地以公益为噱头博关注;三是由于纯粹的误解,做出不符合公益规范或不算作公益行为的事情。
“公益慈善最重要的监管手段不是行政监管,而是广泛地以公民为主体的社会监督。”王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