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与公办养老院之别

    有些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有些养老院却床位空置,难以维系运营。记者调查发现,出现一边一床难求一边床位空置现象,主要还是与养老院的地理位置、服务、收费、内部配套设施有关。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子女不在身边,生活难以自理,越来越多的城市独居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如何养老的难题。

  此时,养老院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公办养老院也由此开始一床难求。在众多需求的背景下,民企也开始慢慢进入养老领域,开办养老机构,但想不到的是,民办养老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火热。

  记者调查发现,之所以出现一边一床难求一边床位空置现象,主要还是与养老院的地理位置、服务、收费、内部配套设施有关。

依据条件选养老院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是北京最火的福利院,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老年福利事业单位,也是经卫生局批准的首都第一家集医疗、康复、颐养、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北京市老年病医院。设有颐养区、生活照料区、养护区和医疗区,从打扫房间更换床单等个人生活照料服务,还有一座二级甲等的老年病医院。相比之下,很多民营养老机构地理条件、基础设施、服务质量远比不上这里,但价格却要高出很多,因此造成了这家明星级养老院一床难求。

  记者以给外婆预约床位打电话咨询该院,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已经暂停登记,建议记者到北京市民政信息网找其他福利院。当记者问床位为什么这么紧张时,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福利院的价格比较低,服务和环境方面又比较好,大家都想来这里养老,北京市有那么多老人,但是床位数量有限,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当问到价格时,客服人员没说具体的标准,只说了价格很一般,和其他一样,极力推荐记者找其他福利院。

  随后,记者又以家属的身份咨询了北京市多家同样是公办(公办民营)但地理位置稍微偏僻的养老院,情况与之前大不相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床位不紧张,价格要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需求来定,建议带着老人亲自去看看。

公办与民办之别

  “公办养老院与民办养老院根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所以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吕斌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坦言。

  吕斌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官办养老院成本低,收费低,节约了拿地和建设等方面的成本,工作人员稳定,加之收到的补助等因素,养老院自身资金压力较小,无需考虑开资成本,而许多公办养老院是在城市发展之前建设的,随着城市发展,养老院在城市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好,老人入住的花费肯定便宜,是带有公益性的。这种天然的不平衡,又占据了天时地利的优势,造成了公办养老院基础好,硬件好,资金充裕,提供的服务质量较高,最后变成一床难求,很多老人也愿意入住。

  “公办的肯定比民办的好,这也是一些中国老年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点。老人在情感上对国家有所依赖,也容易先入为主地进行优劣区分。”吕斌说。

  而民营养老院与公办养老院相比就大不相同了。一般养老院特别是民办养老院从拿地到建设再到雇佣员工都需要成本,高昂的城市地价和建设成本最后还是会由入住的老人承担,因此收费会较高。

  吕斌不仅是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总干事,还是盛世天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目前公司在全国也有七八家养老院。他也向民主与法制社讲述了民办养老院目前遇到的一些困境。

  吕斌说,目前民办大多都是租赁或是购买土地,政府不会无偿补给。建设成本比较高,而且土地都是偏远地方,交通设施差,周围配套不齐全。护理人员缺少,没有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专业的护理人员,很多管理者和护理者多是半路出家,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工资收入偏低,在护理或是管理时难免出现失误,在经营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成本,所以导致了民办养老院价格居高不下,而且服务质量难提高的困局。

政策支持难落实

  政策很好,但很难落实,这是吕斌在兴办养老院时最深的体会。

  2000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但落实到各个地方后,情况就大不相同。

  吕斌说,什么样的机构能拿到补贴,怎么样拿到补贴?没有相应的细则标准并不是公开透明的。申请程序、补贴标准、相关部门、时间到位等都没有细则,只是经常出文件,落实很难。

  吕斌也感叹,因为养老本身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牵涉财政、卫生、税务、国土、消防等等很多部门,老年人用品、用水用电、消防等等每个部门都有关。所以如果仅是一个部门来进行努力效果根本不大。

  还有一些政策性的文件更是让民办养老院望而却步,比如配套设施的医院就很难实现,民营医院的标准显然与养老需求不匹配。

  此外,吕斌在对养老院管理上说道,国家应增大财政预算,目前养老院并不是建房问题,而是财政投入以及服务人员。吕斌建议,应把服务送到家,送到社区。养老院应是孤寡老人、困难的人、空巢老人去住,有自己居住地方的老人在自己社区住,那里环境熟悉。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转变观念,把护理人员接到社区,在日常的陪护上,心理上与老年人沟通,他们更多的是需要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安慰。

谋划转型

  吕斌正在谋划转型,吕斌说,他在投入建设养老院上开始慢慢缩减,而是把养老事业放在社区做,提出了“养老+”概念,做候鸟式养老。

  据吕斌介绍,目前,他投入建设的养老院在北京海淀、朝阳、大兴等以及南京、武汉等众多城市都有社区服务人员,甚至内蒙古已基本全覆盖。

  吕斌说,探索多资源整合模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比如,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应在配有医院设施齐全的养老院居住,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放在相应一般健康的医院,这样能够做到差极化服务,及时调控养老院的资源能力。据其介绍,社会组织里面有很多会员,这些会员很多是做养老院的,会选择好的环境地方,做成联盟,目前50多家,在全国一些地方组织接待老年人休闲度假。针对部分人群,一些特殊人员,由于改革开放后,老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没有机会实现,就老有所用,像写字画画、摄影旅游、唱歌跳舞等,组成不同的小分队,去不同的地方,搞一些自娱自乐的大赛等,找到自己的爱好,老有所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也会很快乐。

    吕斌还告诉记者,在地方养老院选择上,一要交通方便,二要设施完善,三星级以上标准,三是护理人员都有相应资质,四是环境好、空气好、产品好,每个老人都有卡片,都会记录他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在内蒙古我们建立了个4000个床位,规模大,附属设施齐全,平摊成本降低,5月、10月南方人到内蒙古度假。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住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