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养老院困局待解
河南鲁山康乐园老年公寓火灾致38人死亡
河南省鲁山县养老院的火灾事故追责还在进行,反思却刚刚开始,养老尤其是农村养老的困局到底能否因这次安全事故的警示而得到破解?
“国家安监总局和民政部的领导还在鲁山县驻扎,火灾遇难者善后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一位接近河南省民政厅人士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表示,除了对鲁山县副县长等4名官员给予处分以外,追责到哪一级官员,目前还在研究。
据新华社报道称,5月25日晚19时55分左右,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8人死亡、6人受伤。
老年公寓名曰“康乐园”,本应是老人们颐养天年的处所,却遭遇熊熊大火,令人扼腕。
6月25日,距离河南省鲁山县养老院火灾事故过去了整整一个月,有关火灾事故的调查结论尚没有正式发布。记者就此向鲁山县相关部门求证,未有正式回应。
灼痛人心的大火已经熄灭,而鲁山县老人们的生活境况还在继续。
进养老院是无奈选择
“我爸在晚上不敢看见火光或者明亮的地方,思想上有惊吓。”商岗富的女儿商玉珍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表示,5月27日商岗富被政府安排住进了医院,6月17日出院,当天就安排进了鲁山县周庄敬老院。
69岁的商岗富是河南鲁山县养老院火灾事故的幸存者之一。半年前,老人因骨折被送进了鲁山县康乐园养老院。
商岗富是一位退休工人,他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除了商玉珍留守在家,另外的两家人和商玉珍的丈夫都在外地打工。
“当地的工资太低,只能出去打工养家。”商玉珍介绍,自己居住在仓头乡魏庄村,只能将父亲送到距离近的养老院,而她自己20天或者一个月去看望父亲一次。
5月25日晚火灾发生时,商岗富被服务人员从窗户拉出来得以活命。
大火中幸存或者灭殁的更多老人,他们来自农村,没有养老保障,子女唯有离乡打工才能糊口养家。
张峰奇便是其中之一。
2014年,南下广东打工之前的张峰奇考虑再三,决定将不能自理的父亲送到户籍所在的董周乡敬老院,但被告知不符合收住政策:按照国家统一政策,进入公立敬老院的入住人必须是五保户,有儿女的老人不符合条件。
鲁山县人民医院康乐养老院也曾经纳入张峰奇的选择范围,但因为床位紧缺,不得已选择名气最大的康乐园,将父亲以每月2000元的费用送到了不能自理区。
而一条腿残疾的张峰奇之父在大火中未能生还。
空巢的农村老人,进入养老院成为最好的出路。
养老机构供应严重不足
对于张峰奇之父没能够住进鲁山县公办养老院,肖丙银院长的解释是床位紧张。
“每到秋冬季节,康乐养老院都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最多时里面住了110位老人,连工作人员的床都被占了。”院长肖丙银如此描述床位的紧张程度。
如此一来,民办养老机构即使不够完善,往往也成为人们无奈的选择。
现实是,养老院其实门槛不低。
据了解,此次发生火灾的康乐园老年公寓的创办者范花枝在无证经营数年之后,于2010年获得了资格证。
取得社会认可后的康乐园快速发展,分为4个管理区域,包括两个自理养老区、1个半自理养老区、1个不能自理养老区,其中不能自理区的收费每个月接近2000元。
按此前媒体报道,范花枝曾于2013年12月获得鲁山县“农信杯”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4年3月18日,鲁山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时任代县长李留军将康乐园老年公寓项目当做社会保障政绩写进鲁山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康乐园良好业绩的背后,是养老院的供需矛盾过于突出。
鲁山是国家级贫困县,自古“七山二水一分田”,也是外出务工大县。全县总人口85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20万。
知情人表示,2013年鲁山县劳务输出总量23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1%。如此计算,鲁山县将近半数的农村老人是空巢老人,在有的村庄的老人空巢率已接近七成。
在鲁山,25个乡镇都办起了公立敬老院。25个乡镇公立敬老院和1个公办养老院能够保有近千张床位。即使近年兴起了一批民办的养老机构,仍然无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
养老机构如何管理,如何规范?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养老机构?小小的鲁山县几乎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养老难题的一个缩影。
农村养老困局待解
康乐园火灾之后,舆论一度聚焦于该养老院的建筑质量,称其违规使用彩钢板建筑材料。
公安部消防局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彩钢板建筑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明令禁止可燃夹心材料彩钢板。《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也规定,养老院居室不得采用易燃装修材料。
按此前媒体报道,按照政策,养老院每个床位政府补助标准为470元,但康乐园公寓的配套资金迟迟不到位,没办法才建了不少简易房。
事实上,新农保制度下,每个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每月能领到60元的养老金,根本无法满足老人的自主养老。
对于农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366元(2015年2月28日鲁山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显示)的鲁山县农民而言,民办养老机构于农村老人而言还是一个奢侈品。
69岁的常玉卿进入到康乐园工作,他成为那里年龄最大的护工,服务着和他几乎同样年纪的老人。
也有人将养老困局归结为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
鲁山县民政局某副科级干部向媒体表示,按2013年实施的《河南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民政部门是民办养老院的主管、指导单位。但目前“指导”只能体现在业务指导上,而对于开办、经营养老院急需的问题,特别是资金缺口,民政部门也无能为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员成绯绯表示,公办和民办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资金支持,因为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往往来自硬件方面。而公办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都是政府出资建设。
鲁山县发改委2007年79号文件显示,公办的康乐养老院总投资820万元,中央、河南省分别拨付了80万元,其余部分皆为县人民医院自筹。
据民政部2015年1月公开数据,全国一半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能盈利的不足9%。
目前,中国正处于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窗口,越来越多的“4-2-1”家庭结构,正冲击并迅速消解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差别,对农村的空巢养老提出了挑战。
人口学者易富贤曾就人口问题著述《大国空巢》,提出了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政策问题。
“鲁山大火,称得上是中国养老困局的极端爆发。”知名媒体人孙旭阳认为,应该抛弃对农村养老的田园牧歌式想象。
康乐园老年公寓着火后的几天,有很多老人拿着材料到老年公寓外面“上访”,原因是:土地被强征。有的老人要靠拐杖慢慢挪动行走。再过些年,这些老人不能动弹,有子女的他们进不了公办养老院,没有土地的他们,或许能被子女送去老年公寓,或许只能在家孤独逝去。
“这是个无解的命题,我们只能维持现状,盼着别再出事就好。”鲁山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