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合法”,路有多远?

  2015年以来,已有包括北上广在内至少18个城市交管部门通过下文和公开声明等方式,措辞严厉地指出私家车为主的部分专车属于非法营运,要予以“严查”“大力打击”。

  这是专车产生以来遇见的最大困境。如今,无论是专车司机们还是各大专车软件公司都在积极呼吁专车“合法化”的问题。

专车涉“黑”?

  这次,专车被全国范围内普遍叫停的危机并不是他们遇见的第一次困境。

  自从各大互联网公司今年强势介入出租车领域以来,打车软件曾经在这个行业内掀起过数次风暴,加价、刷单、买卖账号等行为被叫停就曾多次引起过政府关注。

  专车在各个城市的“待遇”各有不同,而第一次被叫停是在18日的成都。

  这一天,成都交委和公安局共同发出公告,明确表示,专车属于“黑车”,严禁汽车租赁公司利用从事租赁业务的车辆开展专车等客运出租车业务,否则依法予以查处。

  成都的这种“一刀切”做法令几大专车软件公司不能接受。

  “我们怎么会是黑车呢?专车的车况、司机驾龄和犯罪记录等个人信息是经过审核的,司机上岗前需要通过培训和考试;除了专车自带车险,我们还给乘客购买了意外保险,总赔付金额高于正规出租车;专车的价格体系是透明的,行程即时追踪,可以评价司机,出问题还有一套投诉机制……这些专车在安全性和保障乘客权益方面的特点,哪一个是黑车所具备的?”快的旗下一号专车的CEO李祖闽对政府这样的结论很不能赞同。

    这样的看法在舆论圈并非孤立。主要理由是,在中国的许多城市,出租车的形象的确不是很好,宰客、拒载、拼车等问题几乎每一个出租车乘客都曾遇见过。

  另外出租车公司的垄断,也成为了人们广泛抨击的对象。

  李祖闽告诉记者:“在中国许多城市,出租车行业都处于严格的政府管制,只有极少量拥有特殊‘资源’的国有或民营企业拥有牌照,并借此源源不断地从出租车司机手中摄取‘份子钱’,这基本就是躺着挣钱。”

“黑”在哪的争议

  “不是我们‘黑’,是不知道如何洗白,这才是如今专车市场的尴尬。”易到用车市场部品牌总监胡绪雷无奈地说。

  胡绪雷告诉记者,按照他们目前的经验来看,专车在获取合法化牌照方面是受限的。比如,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对于运营车辆数量管制的问题,使得他们根本没法去申请到合法的牌照。然而,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小城市相对来说却比较容易解决,相关的手续办理比较方便。这也是导致全国目前对于专车态度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因为全国各地政策宽严和操作中的松紧问题,使得全国目前各地专车中“黑车”的比例明显不一致。

  据一位政府业内人士根据调研情况透露,其所在城市至少2/3的专车属于官方界定下的非法营运。“几个主要大城市都对租赁汽车牌照实行总量控制,就算是有资质的租赁汽车公司买了车,想上牌都难。” 

  但对于私家车来说,即便在获取资质不难的城市,很多车主也不愿意去办租赁手续,因为要遵守报废年限等约束,租赁汽车的身份也会影响二手销售价格。

  “既然打车软件都允许我们运营,为什么还要抓我们,要抓也应该抓那些打车软件公司。”一位专车司机说。

  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专车在政府部门眼中变“黑”也就成为了当下一个难以破解的问题。

专车能否“洗白”?

  “据我所知,目前,专车市场中不具备运营牌照的专车至少在一半以上。”胡绪雷告诉记者。

    因此,正是由于专车普遍没有运营资格加之各大专车软件大力的补贴推广模式,引发了出租车司机群体的极大不满。

  这些矛盾,在近期频繁发生的出租车司机抗议事件中就可见一斑。

  北京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李少明表示,出租车司机的不公平感不难理解,从事几乎同样的业务,他们需要承担“份子钱”这种高额的准入成本,专车司机尤其是私家车司机,既无涉准入成本,还享受专车软件公司为了培育市场而提供的补贴。这样的落差必然会导致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产生。

  “在行政垄断背景下的出租车公司和司机认为有人分享了原本专属于自己的蛋糕,而自己是缴纳了出租车经营权费(政府收取)和管理费(经营权人对司机收取)的,政府应当保障自己的垄断利益。”胡绪雷说,“据我所知,即便是在交管系统内部,也有部分人认为近期各地高调宣扬打击专车,有安抚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的考量。”

  正是基于专车与出租车双方的矛盾,接下来政府如何对专车“定性”,对专车和出租车双方都至关重要。

  值得留意的是,交通运输部20149月通过、20151月开始执行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里,出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出租车的预约出租车门类,和普通的出租车区别发放执照和管理,不过约租车只可通过电话和网络等方式预约,在规定的地点待客,不得巡游揽客。

  “如果专车被界定为这种约租车,它合法的条件也应该包括:车辆所属的公司必须具备出租车业务经营资质、车辆必须获取预约出租车营运证,以上这些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李少明告诉记者。

  不过,在国家层面,交通运输部针对专车的公开表态中,并未明确专车和约租车之间的关联,只表示要继续对专车开展调研,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适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市场充分竞争与规范服务。

  专车如何“洗白”、能否“洗白”似乎还有许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