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发布

填补党内法规空白 着眼全面从严治党

        本报讯(记者邵春雷) 党组是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的领导机构。为进一步规范党组工作,中央近日出台《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并于616日公开发布。《条例》填补了党内法规空白,着眼全面从严治党。

  党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创造的一项重要制度,自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建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历经了撤销、恢复的曲折历史。目前,全国共有党组8.6万多个,涵盖了从中央到县4个层级。

      “党对非党组织的领导,主要是通过设在这些非党组织领导机关中的党组来实现的。充分发挥党组的作用,是实现党在各个阶段主要任务的重要保证。”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新党章学习问答200题》如此解读党组的作用。

  但如此重要的一项制度,长期以来除了党章用3个条文作原则规定外,一直未出台专门的党内法规来进行规范。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肖立辉介绍,作为联结执政党与社会力量的纽带与桥梁,党组在中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党组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缺乏理论研究,相关制度建设滞后,导致一些党组行为的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十八大后,中央加快了党内法规建设进程,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当中,并制定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在这个五年规划中,制定党组工作条例被列入优先制定的法规目录。今年5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并于616日公开发布。

      “《条例》出台填补了党内法规空白,对于进一步规范党组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条例》的出台并实施是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重大举措。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其中之一。

  “从严治党,说到底还是要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用制度治党。”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认为,《条例》将党组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这种规范本身就是对党组成员的一种有效约束,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此,《条例》明确规定,党组应当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凡是不认真履行从严治党责任,造成本单位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建工作削弱的;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有关党组成员责任。

      “《条例》的出台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组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下一步,一是要抓好条例的宣传解读和学习培训,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条例精神;二是要加强督促落实,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甄小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