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高官应成院士增选惯例

515日晚,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经院主席团审定的521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今年院士增选与历次院士增选最大的不同是,规定明确提出,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

“院士成院仕”,曾是人们诟病政府官员入围中国学术界最高殿堂这一怪异现象的形象讥讽。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院士制度改革提出的突出学术导向、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等要求,去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修订了相关章程。521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无处级以上干部,就是中国工程院落实院士新章程、践行“去行政化”要求的具体行动。

在人们的习惯性认知里,“院士”就是“人才”“专家”和“学者”,他们的言论和见解,具有很高的技术权威性和社会信任度。也正是看中了“院士”作为“学术精英”和“最高学术称号”的美誉与实惠,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成为一些功利官员希冀“仕而优则学”的青睐尤物和公关机遇。

尽管公务员群体中的确不乏喜爱科学研究和致力科技创新的有识之士,但一旦为官,其主要精力就应当放在行政管理和职务履行上,鉴于心无二用的身心局限,不大可能有更多精力和大块时间投入学术研究。“仕途的归仕途,学术的归学术”,当是为官与治学的基本底线。“官员院士”不仅会有损学术研究的圣洁与成效,也势必会干扰和掣肘官员的全身心履职。

由于官员占据拥有社会资源和公共权力的地位优势,“仕而优则学”的界限混淆,极易让院士增选异化为诱发权力寻租及弄虚作假等官场腐败的滋生温床。

此次院士增选的最大亮点,就是摒弃了往年“单位推荐”和“归口部门推荐”的两条“官道”,只能院士提名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的二者选一,并明确提出,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这无疑是从“入口关”的源头层面,阻断了官员“仕而优则学”的“两栖”念想,也为维护“院士”群体的纯洁性、防止权力染指学术打造了制度防火墙,其实践意义与正面效应值得赞誉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