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开幕
2014年5月11日,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文联、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承办的“2015第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决赛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话节的主题为“镜面舞台,多彩青春”,共收到上海27所高校39个剧社所提交的长剧32部、短剧19部,共51部,剧目总量与去年持平。经初赛评委会评定,最终有12部长剧、8部短剧作品入围决赛,即日起至5月22日,他们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专业舞台上展开角逐,争夺一二三等奖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舞美创意、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单项奖,最终结果将在5月25日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揭晓。
开幕式上,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学校部部长、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秘书长徐速、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上海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沈伟民致开幕词。此外,前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及总策划李立亨、香港著名剧场人叶逊谦等也出席了开幕式。
自2004年举办至今,大话节已走过了12年,岁星一周为一纪。“大话十二,青春一纪”,在开幕式上,12位与大话节有着不解之缘的老朋友们——刘雷、李然、卢崇天、王萌悦、张奕、张媚阳、栾峦、韩丹妮、陈梦华、季鋆、蒋儒枫、李松声与观众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今年大话节校园戏剧发展显成效,参赛原创作品达七成。在去年参赛剧社与作品数量创大话节历史新高之后,今年大话节参赛剧目总量与去年持平,在题材与质量上又进一步。参赛的51部作品中,原创作品36部,改编作品10部,照搬5部,原创率达70%以上,再创新高。而入围决赛的20部剧目中,13部为原创作品,5部为改编,2部照搬。
在大话节组委会“鼓励原创校园戏剧”方针的长期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剧社开始意识到,要想在大话节的舞台上获得关注,必须发出自己独到的声音。题材的多样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是校园戏剧的核心。
2013年大话节十周年颁奖典礼上评选出的三大“杰出剧社”(大话节前十年历史上参赛次数最频繁、获奖最多的剧社)——华东师范大学扬之水中文话剧社、上海外国语大学飞那儿话剧团、上海理工大学江畔剧社在去年相继“落马”之后,今年依然唯有一家华东师范大学扬之水中文话剧社入围决赛。越来越多的“新兴”剧社在大话节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呈现“百家争鸣”态势。
大话节的参赛规则中,凡是在学校正式注册的学生剧社均可参加,往年的参赛队伍中,虽然不乏传统话剧社外的团体报名,但均未能入围决赛,但今年却有三个特殊团体杀入了决赛,分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All That Musical音乐剧社带来的百老汇音乐剧《Next to normal》(英文演出,中文字幕)、上海大学笛箫协会带来的《国乐剧场·临安桂雨》、上海体育学院由武术表演专业同学演绎的短剧《拳王》。没有专业戏剧知识的束缚,戏剧在同学们手中有了无限的呈现可能。
随着大话节规模的扩大,影响也逐渐辐射到海外,今年5月23日到24日,“韩国大学生戏剧?音乐剧庆典”组委会将携他们去年的优秀剧目《黄狗小镇》前来交流演出,而本届大话节的优秀剧目也将于今年8月赴韩祝贺盛典。上海的校园戏剧迎来了更加繁荣的春天,有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空间与广阔的平台。除比赛外,本届大话节还包含大学生“土壤·青苗写作计划”“剧开心”大学生戏剧夏令营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