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成本电影《孝子楼》唤起孝心
投资800万的小成本电影《孝子楼》讲述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各色人物对孝敬父母的复杂心态。在9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在笑声中哭,在泪水中笑。
5月10日是母亲节,北京阴雨连绵,下午3点,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一部投资800万的小成本电影《孝子楼》正在举行点映。电影以村中竞选孝子为主线,讲述各色人物抱着复杂的心态来竞选孝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该片由国家一级编剧张芳操刀,青年导演马会雷执导。据制片方隋曙光透露,这部电影将于今年6月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而后推向全国电影市场。
电影作为艺术,即使题材充满教育意义,形式上也忌讳说教。在目前大制作商业电影占据市场的情况下,《孝子楼》更像是一杯欲唤醒人们反思孝道的烈酒,它编织了一个充满温情而又有讽刺意味的乡村故事,吸引观众看下去,9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在笑声中哭,在泪水中笑,让人反思母亲心中的孝道和子女眼中的孝道有何不同。
孤儿梁天喜少小离家,20年后衣锦还乡,发现村里出现了不赡养老人的恶劣现象,于是花巨资建了一座花园式的孝子楼,作为奖品来奖励村里竞选出来的孝子。为了得到这座楼,满村的子孙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尽孝方式让人啼笑皆非。
正如剧中梁天喜的一句台词:“不肖子孙也不是铁石心肠,一旦他们的孝道被唤醒,就很难再失去……”最终,各种假孝道逐渐发生了质变,全村演变出了一种浓浓的孝风。该片故事构思巧妙,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融为了一体。
编剧张芳说,他的父亲在他2岁时离世,母亲一人养大几个孩子,一直以来,写一部反映“孝道”主题的电影成为他的夙愿。剧中一些情节来自现实,如梁天喜回乡与不孝顺的村民大打出手、哑巴老人没人赡养等,同时为了加强戏剧张力,他还借鉴了曾被评为“中原十大孝子”刘迅甫的感人事迹,并将他本人与郝群义先生合著的舞台剧《啼笑皆非》中的部分情节糅进故事,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是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要素。
饰演梁天喜的宋运成,给人感觉他天生就是梁天喜,中华民族的原始情感和强大的内在爆发力让他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饰演牛二贵的演员安宁,由“假孝”到“真孝”,演变过程被他演绎得真实可信。
在转型中的中国,孝道被一些国人所淡忘,不孝之举一再被媒体曝光。《孝子楼》的编导显然对孝道有切身的感受和体味,更有发自灵魂深处的真切呼唤。也许他们本身就是孝子,也许他们因忙于工作忽略了孝道而经受内心的自责,故而才有了这种从骨头缝里汹涌出来的真情。
目前,中国数以千万计的留守老人,对今日中国孝道提出了新要求。未富先老的庞大老龄人口和不可逆转的老龄化趋势,为中国当下和未来的孝道规范提出了一个紧迫的课题。影片《孝子楼》应运而生,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回答了这一紧迫的时代课题。这部戏即将在大片林立中上映,能否成为电影市场杀出的一匹黑马,让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