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充分发挥“五支队伍”作用深化平安建设进入新常态
本报讯(记者冯雷 □房悉妮) 日前,记者从陕西政法委了解到,陕西省坚持源头预防与排查化解并重、专业调解与综合调处并用、调解优先与调判结合并行、化解矛盾与便民服务并举的原则,充分发挥“五支队伍”的作用,深化平安建设进入新常态。
陕西省综治委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红袖章”平安志愿者队伍长效机制的意见》,在全省开展“让红袖章飘起来”活动,推进“红袖章”队伍的规范化和常态化。“红袖章”平安志愿者既有城市社区、也有农村地区,覆盖所有城乡、辐射各行业系统。目前,全省“红袖章”已达50万人。他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信息员”,又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治安员”,还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针对社会热点,难点矛盾纠纷,陕西大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有效化解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矛盾纠纷。在交通、医疗、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领域推动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截至目前,已建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497个,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
为增强矛盾纠纷化解实效,他们加大对专业调解人员的选聘和业务培训力度。陕西大力推广汉中市洋县的“民情报告制度”和商洛市镇安县民情气象服务站制度,动员基层乡镇、街道、村居干部,开展“串百家门、记百家事、熟百家情、办百家事”和“万名干部走基层、结对包扶暖民心”等活动,变各级干部蹲在机关被动等事为下基层驻村主动服务、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上级压下级解决问题为上下联动解民忧、化民难,改进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方式。
“三官一律”沉下去。2012年,陕西在农村推行“一村一政法干警”工作机制。目前,全省2092个社区和90%以上的行政村都建立了“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或“一村一干警”工作室,派驻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8000余人。政法干警从机关向基层下沉,探索了一条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平安建设的新路子。派驻或联系社区、村的“三官一律”,姓名、单位、职务、照片和电话全部公示,通过入户走访或电话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告知办事流程,代理群众急办事项。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5729起,化解72389起。他们还探索建立“三官一律”进重点项目、进矿区机制,拓展服务领域。
专家学者灭火。陕西省委政法委从省级政法部门办案骨干、政法类院校法律专家、律师、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代表中选聘了39人组建了“法律专家库”,选聘48人担任执法监督员。省、市两级信联办分别成立听证评议团,建立了“听证评议成员数据库”,省级入库听证评议员83人,各市(区)入库听证评议员近400人,形成了一支第三方参与化解疑难信访案件的专业力量。
“五老”成为百姓欢迎的“和事佬”。“五老”人员,指的是生活在村居、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干警。组织动员“五老”等社会贤达人士参与调处涉及邻里纠纷、婚姻家庭、村务管理等方面的矛盾,简便易行,群众容易接受。西安市雁塔区世家星城社区“冯光延群众工作室”,就是以有着48年党龄、39年军旅生涯的退休将军冯光延本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将军工作室”,深受社区居民的信赖,在社区服务管理、化解居民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居委会的“好顾问”,成为“五老”人员化解基层矛盾的缩影。延安市富县充分组织和发挥“五老”的作用,建立了“群众说事日”工作方法,在村(社区)普遍建起“说事室”,由“五老”出面,在拉家常中与村民说说村里要解决的难题、要办的实事、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事、影响和谐稳定的邻里矛盾纠纷,协商解决办法。3年来,富县群众说事达2.1万余场,参与群众达10万人次,提出建议2416条,建议采纳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