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回音

  “当下运动式执法之所以大行其道,其原因众多且复杂,但归根结底在于运动式执法司法审查机制的缺失和弱化。把运动式执法纳入司法审查,需要法院保持中立和公正。特别是当一些政府部门以服务大局为名要求法院参与运动式执法活动时,法院要敢于和善于保持司法审查中立地位,做到严格依法审查。”

——北京市高级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程琥

  

  某地被媒体曝出涉黄,警方立即发起扫黄运动,短期内清查所有娱乐服务场所,大批抓捕涉黄违法嫌疑人员等;某区政府设立“严管街”,只要发现有人在该街道摆摊设点,一律行政拘留。然而,一哄而上之后,往往也是一哄而散,效果如何并不明确。运动式执法为何难以禁止?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司法对运动式执法是否有抵制之力?北京市高级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程琥指出,运动式治理与法治精神完全相悖,应该及时引入司法审查机制,把运动式治理、运动式执法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由于户籍与各项权益绑定,黑户往往无法获得基本的社会资源,分配中也处于最底层,加剧了社会分化和社会不公。基本的户籍登记和社会人口管理是必须的,当前过于强调用户口控制生育,将计划生育制度与户籍挂钩,不缴纳罚款就无法落户的现象也很普遍,这成为造成众多黑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又与户籍制度本义大相径庭。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难度超过户籍制度自身的改革,因为与户口挂钩的利益关系和管理体制有很长的历史,短期内要彻底剥离有很大难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

  

  91岁老人,黑户40年,户籍万象下又一个“怪胎”。北京平谷老人贾桂清,因为档案丢失无法落户,一家三代人为此奔走近40年,分别找过村委会、镇政府、两地派出所、市长热线、信访局等,至今仍无结果。40年黑户,到底谁之责?又如何解决由黑户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陆益龙指出,由于现行户籍制度的管控思维,给普通民众带来了种种不必要的烦恼,黑户即属于其中的难题之一。

  

  “当前需要行政许可的项目过多。基层官员作为审批权的具体执行者,在行政许可上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当他们手中的权力不受约束的时候,就会以权谋私,侵害企业和百姓利益。比如,在官渡区新开游戏厅需要依次疏通治安民警、派出所主管治安副所长、分局局长等各个环节。‘过手留油’已经成为贪官的惯用伎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

  

  “小官巨腐”又添一位亿元级成员。昆明市官渡区副区长、官渡公安分局局长韩玉彪因涉嫌重大职务犯罪,近日被昆明检察院查办,办案人员从韩玉彪住宅中搜出超过1亿元的现金。“小官巨腐”已经成为当前反腐的重点特征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指出,之所以“小官巨腐”基层腐败现象频发,是因为我国行政许可项目过多、缺乏基层民主制。要铲除基层官员以权谋私、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制度土壤,一方面,必须加快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事项;另一方面,要加快社区自治改革步伐,推动基层官员民主选举制,强化对权力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