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用法律和爱心守护成长

    微卷的发梢,温和的微笑,记者初见张莹时,她刚刚开完庭。脱下法官袍后的张莹气质温柔,让人很难与“铁面无私”的法官形象联系在一起。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未审庭的法官,张莹自2008年来到海淀法院后便一直在这里工作。几年来,张莹多次被评为海淀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在未审庭工作,需要的不仅是对法官这一职业的热爱,更需要有一个爱孩子的心。有的人能当一个好法官,却不一定能当一个未审庭的好法官,她特别适合做这个。”提起张莹,未审庭副庭长秦硕赞不绝口。

    对于工作,张莹却仅仅给自己打及格分,“少年并非成人之缩影,需要专门的立法及司法体系予以特殊保护,我们在这方面还任重道远。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真正缓解一个家庭的矛盾,或者把一个孩子重新引回正路,使这个家庭重新获得了希望,那么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我是个慢性子”

  “慢性子”,是张莹对自己的评价。她告诉记者,因为接触的都是失足少年,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多种多样,很多孩子从小受到的都是一些负面的指责和批评,得到的肯定和鼓励比较少,学习不太好,在学校不受老师重视,回到家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他们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温暖,才会去做一些为了自己的利益侵害社会利益的事。

  “所以我们就在想什么样的法庭教育方法对他们来说更适合,而不要一味地指责,要正向引导,就像我师傅尚秀云所说的,要发掘这些孩子闪光的点,发掘他们良知尚未泯灭的地方,找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有悔改的勇气,跟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处境。”张莹说,可能因为做这种工作多了,自己也就慢慢变得细声细语,更温柔了。

  张莹认为,做少年法庭工作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更要奉献爱心。不仅要讲究公正和效率,更要讲究效益。审案之前要先做调查,了解孩子的犯罪动机,在法庭上要进行耐心教育,尽量争取调解。

  “我们判了之后还会进行长期的帮教,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的,虽然看起来效率差一些,但是不管是对孩子还是社会来说减少了一个犯罪人,这样才更有效益。” 张莹说,正因为如此,花大量时间去做家长和孩子的工作是常有的事。

  她给记者讲了一个曾经审理过的关于抚养费的案子。老丈人因为外孙的抚养费问题把女婿告上法庭,却让外孙左右为难。在开完3次庭,已经可以判决的情况下,她又组织了两次双方面对面的调解工作,最后案件圆满调解解决了,也给双方改善对立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开端和握手言和的契机。

  “如果不替双方考虑,按照法律直接判决的话,这个案子很简单,最多开两回庭就可以解决,时间也不会超过1个小时。因为抚养权诉讼案件的诉讼费才35块钱,有同事开玩笑说我连调查和调解一共开了5回庭,每一回的劳动成果就值7块钱。但是我认为,能缓解他们的关系,这是多少钱都无法衡量的。”张莹说。

有责任心才能“十项全能”

  除了日常的审判和调解工作,张莹还负责少年庭的内勤工作。秦硕告诉记者,“张莹很有才,文笔很好。因此少年庭对外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调研、总结报告等文字性工作都是由她来负责。”

  因为工作内容多,所以加班熬夜变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有时候时间紧张,张莹就直接在办公室凑合一晚。

    在张莹办公桌上的显眼位置,一直摆放着女儿的照片,由于经常加班,单位离家又远,很多时候夜里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

    提到家人时,张莹的语速明显放慢了些。虽然家人很支持她,但是她对不满3岁的女儿和父母还是有些愧疚,也很无奈。“干这工作确实挺累的,需要做一些额外的事情,但是我知道自己干这工作是有意义、有效果的,那么就有动力。另一方面,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大家都调侃我是‘十项全能’。”张莹笑着说。

    秦硕对记者坦言,做少年法庭的工作对法官的知识面要求很高,有很多额外的工作量是看不到的,因此很多法官会认为在少年庭没有发展前途,不愿意到未审庭工作,而张莹却一头扎了进来。

    “我读研究生时期写的论文就是未成年人方向,所以对这方面有很深的感情。平常也爱看这方面的书,有一些思考和感悟,在实践中也有一些经验总结。通过研究,写成课题和论文推广,可能会使更多的孩子受益。”对于法官之外的工作,张莹乐在其中。 

    在徒弟弓凯希眼里,张莹是个非常好的榜样,“由于我们是少年审判庭,很多是关于孩子的事,她经常是教育家长又教育孩子,其实那些都不是法律上必备的程序。我挺佩服她的,这些都不会记在我们的笔录和工作记录里,一般法官都不会去做这些,而她却做得这么好。”

  张莹告诉记者,其实并没规定要求法官在判后做这么多工作,她也知道,这会需要增加更多的工作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心,对少年审判事业的信仰,她始终对工作保有热情。

  “我很幸运,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少年法庭的工作,我会踏踏实实做好。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明天,更生活在今天。我的期待很简单,为迷途少年指引回家的路,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前程,用爱心守护他们每一天都能健康成长。”张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