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县入京·小事大善
——北京市回故里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纪实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卖难现象层出不穷,而偏远的贫困县市更为严重。“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社会扶贫工作委员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就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销售难题,结合中央政府关于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经充分考察论证,提出了“我国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项目”,并联合相关社团及爱心企业共同发起“引县入京·小事大善”公益活动(原“181菜篮子便民服务平台”)。“引县入京”,即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对接贫困县市,实现优质农副产品在发达地区销售规模化。
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和农民的农副产品销售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菜篮子”是政府的最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及北京市相继提出加强鲜活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规划,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服务。
“引县入京·小事大善”公益活动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同时,对于提升发达地区菜篮子工程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导发达地区市民以日常生活消费实现对贫困地区扶贫,以平凡小事累积社会大善。该公益活动于2015年5月份开始先后在北京市和全国省市自治区逐步实施。
“引县入京·小事大善”公益活动初期目标,由北京市回故里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用1年时间,在北京市陆续免费投放安装3万台集产品安全追溯、支付购买为一体的触屏终端机器,机器集信息服务、线上产品展示、线上交易、社区交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安装于单元楼宇入口处,并同步在社区建立30平方米以上的生鲜便利店2000个,与500个革命老区及贫困县市、5000家以上的种植(生产)农民合作社及单位建立安全、绿色、健康、快速的进京销售通道,通过项目平台,社区居民再不用去挤菜市场讨价还价,只需在楼宇内的触屏上点击选购或通过网络下订单,确定送货时间,刷卡支付,新鲜的蔬菜水果就会由社区便利店按时配送到家。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现了对接直达,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间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和快速、便捷的综合服务,并将降低的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成本让利给农民和终端消费者,打造农产品消费“最后一公里”的新型商业模式。保障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购买到放心如意的生活必需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引县入京·小事大善”公益活动对解决民生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来愈演愈烈,太多的问题食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原因首先是监管的缺失,其次是在种植、运输、生产、加工、售卖、餐饮行业等环节的逐利行为。而“引县入京·小事大善”公益活动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产品追溯。从产品源头、产地种/养殖到餐桌,各级运输车辆及物流配送人员配备GPS定位设备,“引县入京·小事大善”项目平台将建立全程监控的质量管理团队,实现实时调配和透明监管。
在社会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养老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问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建立,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合成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最有利于保持和加强老年人自立能力的、最切实可行的和最有效率的养老保障体系,而“引县入京·小事大善”公益活动,可以切实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社区居民再不用去挤菜市场讨价还价,只需在楼宇内的触摸屏上点击选购或者通过网络下单,确定送货时间,刷卡支付,绿色、环保、优质、有机、新鲜的农副产品就会由社区便利店按时配送到家,使广大社区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安全、健康、平价、优质的产品。“引县入京·小事大善”公益活动的平台可供应蔬菜、粮油、副食品、水果和日用品等,同时拓展了理发、干洗、餐饮交水费、找家政等便民服务项目,实现电子菜篮子,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真正完善社区养老保障体系。
“引县入京·小事大善”公益活动,致力于边远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推倡“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扶贫理念,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扶贫新模式。同时引导发达城市市民通过正常日常生活消费方式达到对贫困地区扶贫的社会公益目的,以平常小事彰显扶贫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