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有必要放开出租车市场

32日,针对出租车行业改革及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的新型打车方式,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施杰,知名记者王克勤等展开讨论。

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该意见虽未直接回应出租车垄断经营权,但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多样化约车服务”。打车难问题一直成为众多市民关注的热点。

出租行业中的“黑车”现象

  

2002年开始调查研究出租车行业、曾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租车行业改革课题的知名记者王克勤表示,黑车大量的存在说明出租车市场供应严重缺位,出租车行业的刚性控制与公众激增的市场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打车难问题,严格来讲北京是中国目前出租车万人拥有量最高的城市,按在册算,每万人拥有42辆,且不包括黑车。兰州是万人拥有出租车量最少的城市之一,每万人拥有6辆,成都每万人拥有9辆,深圳每万人拥有8辆。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解释说:根据《城市出租车管理办法》,法律制度规定出租车营运是一种特许经营,这种特许经营必须要经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批准才能够从事出租车的客运服务,如果没有获得法律授权的机构的批准,那么从事运输服务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违法行为也好,‘黑车’也好,就该划为非法运输范围。”

女大学生坐黑车失联、被杀害的新闻让很多人心有余悸,安全性问题在出租车行业中无法回避。“正常道路交通本身存在安全性问题,不管坐出租车、自驾,在公路上行驶必然是极其危险的一项活动。”施杰表示,“女大学生坐上黑车被侵害被杀害,实际上是非常极端的例子。我觉得出租车本身目的就是方便大家出行。公共交通需要地铁、汽车、出租车总体配合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建议放开出租车市场,“相对来说,黑车比正规出租车可能出现较多的不安全事故,根本原因是没有放开出租车市场,没有纳入正规管理。”他表示,“如果放开市场,黑车就能够得到正常营业执照,那么它就必然纳入监管,就和在册出租车同样了。”

专车对行业垄断带来冲击

打车难也使得网络专车服务异常火爆。这种由租赁公司提供的车辆由专人负责,有更好的服务,但起步价格更高。专车没有运营资质,也被冠以“黑车”的头衔。目前,沈阳、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已相继叫停“专车”业务,而一些乘客则认为,“专车”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呼吁合法化。

施杰认为,面对目前“专车”是否应该合法化的僵局,首先应该正视社会对出租车的需求。“出租车存在的意义,是为更加方便市民出行,弥补城市公共交通不足或者不能覆盖的现实问题。”他表示,正是目前出租车专营的现实,导致了城市黑车泛滥,反倒影响安全性。

“在简政放权的今天,为什么出租车行业仍然要实行许可经营呢?”施杰很不认同一些大城市对专车软件的态度和做法。

吉利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也在一份提案中讲到,如果政府放开出租车市场的话,首先解决1200万人的就业,现在北京在册的出租车有6万辆,严重不足。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有一种担心,如果完全放开竞争,会不会一下子供过于求。

蔡继明则建议政府能不能测算出北京两千万人口的城市到底需要多少辆车?在他看来,如果说没有互联网,也许专车不容易发展起来,恰恰因为有了互联网,才使得专车借助于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实际上专车对中国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垄断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王克勤认为,互联网技术给这个行业市场化自由竞争撬开了一个口子,至少专车、滴滴打车为中国公众小容量交通出行自由竞争提供了市场化改革的可能。

蔡继明建议,要想进入正常运行的轨道,取决于整个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市场化。“我认为,不管专车现在合法不合法或者将来合法不合法,如果出租车垄断放开了,专车也未必就能有那么大的市场,也未必就有多高的盈利,特别是放开之后大量的出租车供给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这时候可能会形成一个出租车和专车公平竞争格局,从而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