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香铁路”穿越拉市海湿地引生态之忧
近日,一则有关《丽香铁路会破坏拉市海水源?》的新浪长微博引发社会关注,网友“丽江洛洛”在微博中对2014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的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将穿越拉市海湿地公园,是否会令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7000少数民族村民的生存状况发生变化,表示高度担忧。
越冬候鸟重要栖息地
拉市海位于丽江县城西面10公里处,是玉龙县境内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除了湖泊、湿地、坝区外,还有山区与坝区结合部,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拉市海湿地还是越冬候鸟重要的栖息地,每年来此越冬的鸟类有15万只左右,其中特有珍稀濒危鸟类9种,包括青藏高原特有鸟类斑头雁和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黑鹤等。
1998年,云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523公顷,其主体部分为拉市海片区,面积为5330公顷。云南的鸟类资源之多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而像拉市海这样完整的湿地系统在全省亦是非常罕见。因拉市海从地质上属于生态非常脆弱的高原湖泊,2006年初,中国湿地保护工程全面启动,由于拉市海重要的国际湿地地位,通过保护区管理局与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期不懈的努力,奠定了良好的自然保护基础,被顺利纳入国家首批湿地示范项目,获得了国家湿地保护工程经费的大力支持。
丽江拉市海湿地公园附近山上广袤的森林给周边宁静的山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近年来,依托拉什海湿地公园和“茶马古道”乡村旅游,让拉市镇南尧、美泉、均良等村的7000村民逐渐走上了富裕之路。正当他们憧憬着未来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时,丽香铁路要从拉市海湿地公园附近穿越的消息姗姗而来,让他们有了隐隐的恐慌和担忧。
良好的生态是村民赖以生存之本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此,丽江旅游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依托旅游业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距离丽江市区10公里的拉市海湿地公园旁的南尧、美泉、均良三个村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南尧、美泉两个村庄以纳西族和彝族为主,人口大村均良全部是纳西族。南尧村和均良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美泉村人均耕地不足0.5亩,在拉市海的旅游资源还没挖掘前,村民们一直过着贫穷而落后的生活。
随着拉市海湿地公园和“茶马古道”这一旅游线路的兴旺,拉市海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近10万人次,毗邻的南尧、美泉、均良等村庄的7000村民也依托此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而逐渐迈上了小康大道。
马匹是让村民们走向富裕之路最主要的工具。在拉市海划船、骑马走茶马古道历来是来拉市海旅游人群的不二选择。南尧村、均良村靠养马发家致富的村民分别达到95%和85%,美泉村则达到了100%。牵着马,带着游客走茶马古道,成为这些村庄男人和女人们最主要的职业,依靠养马而带来的经济收益户均就达到6万元之多,47个马站的7500匹马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是村民们创收致富的渠道。
大发展和小发展的矛盾
修建铁路究竟会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能否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大的致富机会?不管外界如何非议,丽江和香格里拉两头合拢过来的铁路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要致富、先修路”。不可否认,丽香铁路的建设,对于改善滇西北地区交通运输状况,促进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带动丽江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样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依托丽江旅游业而发展的人来说,毫无疑问,都会一致持欢迎的态度。但对于拉市海湿地公园附近的7000村民来说,他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据当地村民反映,拉市海水源的补给共有6个出水口,分别分布在附近的南尧村和美泉村,而丽香铁路恰恰将从南尧村和美泉村地下和地面穿越而过,这成了村民们最担忧的主因。同时,村民们也担心自己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心培育起来的生态环境会因铁路修建遭到致命的破坏。
“既要丽香铁路,也要绿水青山”,这是拉市海湿地公园附近村民的一致声音,但要如何避免铁路建设对拉市海湿地公园潜在的破坏风险,是7000村民一直关注的话题,也是他们希望政府部门审慎考虑的问题。
就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系主任、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所长段昌群提醒:“我们要思考如何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和领先优势。以往的经济发展思路都是先发展,有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再解决;但现在我们首先需要考虑云南有什么样的环境容量、生态资本?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后,回过头再来计划如何发展,以生态来支撑和约束我们的发展思路。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就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云南省政协委员王卫东认为,各级政府应把环境治理放在重要地位,转变发展观念,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鼓励扶持环保产业,通过营造良好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这需要每个人树立‘大生态’观念。环境与人类同时产生,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人类的根基就被摧毁,我们的生命就将受到影响,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015年1月29日,记者一行以游客的身份到拉市海湿地保护区实地进行了走访。南尧村一李姓村民告诉记者:“修建铁路是件好事,我们表示理解和支持,但非常担心铁路的建设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而且更加忧虑的是穿山而过的铁路会不会导致拉市海的出水口断流,从而使拉市海的水逐渐枯竭,如果那样的话,咱们依托拉市海湿地公园发展旅游的致富之梦必将熄灭,难道再让大家回到过去的贫困年代?”
在采访过程中,南尧、美泉、均良等3个村的很多村民表示,他们只听说要修建丽香铁路,而铁路要经过拉市海湿地保护区域,直到现在,除了见过勘测人员来过,政府部门从来没有召开过村民代表会议,没有政府人员向村民具体介绍过线路的走向,也没有解释生态会不会受影响,政府更没有承诺一旦水源枯竭村民该怎么办?茶马古道的自然景观一旦遭遇破坏,村民未来的经济收入依靠什么?
1月30日,玉龙县丽香铁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罗金荣向记者介绍,村民担心的环评报告是专家做的,不是丽江市政府和玉龙县政府做出的,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市县两级政府和指挥部做了很多努力。南尧、美泉、均良3个村的拉市海出水口不会因铁路修建而受到影响,在铁路勘测阶段,已通过打钻等方式避开了渗水层。
“铁路经过的基本上是村子后面的大山,经过丽江的铁路全长有52公里,除了9公里火车能见天外,其余路段都是在隧道里面通行,茶马古道的原始风貌将会完整保留,村民不用担心茶马古道旅游线路会因铁路建设而遭到破坏;为了保护候鸟不受惊吓,指挥部决定冬季不允许施工。”罗金荣告诉记者。
“指挥部的工作主要是政府及施工单位之间的一些协调工作,玉龙县政府成立了征地拆迁指挥部,主要由他们来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我觉得群众工作确实没有做到位。”谈到目前面临的窘境,罗金荣一脸无奈。
记者从丽香铁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玉龙县【玉政发(2014)28号】《丽香铁路丽江段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实施办法的通知》看到,文件下发的日期是2014年12月16日,而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工仪式早在2014年7月22日就已经在丽江市玉龙县举行。村民质疑:既然环评工作经得起考验,为何投资上百亿的项目要偷偷摸摸进行?至少,政府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做法剥夺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浙江省正清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谢银忠认为,决策要讲究民主与科学的统一,民主要讲究科学,科学要建立在民主基础之上。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决议中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已经通过的环评只是一个前提,重点要考虑怎样保护环评成果,找出风险点,制定具体措施,然后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