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争议”的县委书记

    作为一个县的“一把手”,县委书记总是吸引多方目光关注。而哪些在任的、离任的、被免职的县委书记,都会或多或少为人议论。

 

  陈建毫不避讳自己的喜好,全县的干部群众都知道这位书记最喜欢的电影就是《康熙王朝》和《亮剑》。

  “这两部电视剧,可能会让他产生代入感。”127日,面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的采访,公务员王召“斗胆”猜测了一把县委书记的心理。

  陈建是北方某省的一位县委书记,他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历朝历代的先贤执政官员一样,认为“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对百姓有着悲悯情怀,希望离任时能博个“好官”的口碑。基于这一理想,陈建在干事创业中也便多了些“敢亮剑”的精神。其中,“我是百姓‘父母官’”的论调,为当地干部群众熟知。

  本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却自认“父母官”,陈建的这一说法,在当地产生了很大争议。

说一不二的“父母官”

  陈建给群众留下的是“强硬形象”。

  2010年,陈建上任伊始,就对全县有色金属、塑料产业等污染大户进行集中治理,困扰县城多年的顽疾终于被根治。

  2011年,一家投资规模很大的有色金属企业打算入住县产业园,但是环评没有达标,陈建抵挡住了数千万元税收的诱惑,毅然把企业拒之门外。而那时,陈建所在县的地方财政收入也仅仅5亿多元。

  这一“不以环境换增长”的举措,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有媒体前去采访,评价其是“铁腕书记”着眼长远。在陈建担任书记的5年多时间里,县地方财政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有心人曾做过一个统计,“这个增长绝大部分依赖土地财政的拉动。”

  “到处都是房地产,土地几乎都卖完了,县域经济靠什么发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务员表示不忿。

  一手坚决治污,一手依赖房地产,陈建的施政理念也引来争议。其中,议论声音最大的则是其“家长作风”。说一不二,独断专权,似乎是县委书记的“固有基因”,这一特色也毫无例外地“遗传”到了陈建的身上。

  陈建在任职县委书记之前,是大学老师,老师的权威思想,贯彻了家长作风之后,工作中便呈现出事无巨细的特点。他秉承“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要求机关干部把时间全部投入到工作中,白天干完夜晚也要加班,周末还要算在工作日之内。这引起下属颇多微词:“比爹妈管的还宽呢!

  对下属严要求的同时,陈建自身工作也没放松。从种花种草,到招商引资,从楼宇外观,到重点工程,大事小情,他事必躬亲。因此,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等,每一个数据的变化,他都记在心里,而且能准确地说出小数点后两位的具体数值。

  陈建“犹如电脑一般的记忆力”一直为其下属推崇,他也以此为荣。陈建曾调侃一位副县长说:“你知道为什么你年纪比我大官儿却没我大吗?”

  “为何?”副县长笑问。

  “脑力决定权力!”陈建言语铿锵。

  对自己脑力的自信,让陈建在工作中呈现出大刀阔斧而又“独断专权”的作风。在此过程中,如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往往会招致劈头盖脸的批评。

  王召就多次见过书记发火,有一次在一个公开场合,盛怒之下的陈建一把夺下一个部门负责人的手机,摔到了地上,全场尴尬静默……

书记的母亲捡垃圾

  “妈呀!书记的妈妈还捡渣渣。”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汶川县的很多拾荒者都不相信,县委书记的妈妈竟是自己队伍中的一员。

  201312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在“走基层”过程中,发现汶川县县委书记青理东的母亲在街头巷尾捡废品。

  记者假装游客,找到了正在捡垃圾的老太太。老人家对“游客”说,自从老伴儿过世后,儿子便把自己接到身边一起居住,但是儿媳和孩子都在外地,而儿子每天都在忙,要去办公,没时间陪自己,为了打发时间,老太太索性就到街上捡垃圾。

  “你连自己老娘都不管,怎么能管里好全县?”青理东对央视记者说出了别人对自己的质疑。青理东说,一开始他并不希望母亲出门捡废品,因为这个事情一旦被群众知道,可能会产生“连县委书记都不孝顺母亲”的误解,进而会起到一个错误的示范效应。

  外人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老母亲心里有数,自家儿子是个好孩子。她依然故我地到街上捡垃圾。为了不被发现,还一度和青理东“打起了游击”,把捡来的矿泉水瓶和垃圾袋放到儿子看不到的地方。

  青理东见母亲主意已定,也便不再制止,却做起了县环卫局局长的工作:“如果我母亲哪天捡破烂卖的钱多,那就是你的工作没做好。”

  母亲的这项爱好,青理东不再反对,其实还有另外一项原因。他发现,母亲在捡垃圾时,能听到自己平常听不到的声音。很多群众会和拾荒老太太唠嗑,而这些基层的声音,母亲则原封不动地转述给儿子。

  由于母亲的举动,青理东了解到了很多在办公室里不能发现的问题,从而能顺畅地听民情,解民愿。不仅如此,他也从母亲捡垃圾的行动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积淀多少感情。”

  如今,汶川街头已经不见了那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致电汶川县委宣传部得知,20142月,青理东升任雅安市委副书记。或许,老人家的“战场”也随之改变了地方。

争议书记几多“余音”

  “脸似晴雨表,眉如温度计,旱涝寒暑牵挂在你心里……”

  一提起这首名为《县委书记》的歌曲,很多人都会想起李雪荣。

  2011年,时任河北省张北县县委书记的李雪荣在网络上火了,“推手”便是这支歌。歌曲MV打出字幕:“荣叔,你在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太辛苦了,张北人民感谢你。”

  歌曲在网上火速传播,有人评价李雪荣是张北人民的好书记,也有人说这支歌完全是“拍马屁”。

  20114月,中共张北县委宣传部专门给人民网发出《情况说明》。表示,《县委书记》这首歌并非张北县“自创”,而是20105月由山东烟台广播电视台创作。该视频由张北县某社区工作人员在歌曲中放入了李雪荣的图片加工后,将MV发布到了网络上,纯属个人行为,李雪荣及县委、县政府并不知情。

  事后,李雪荣说:孩子出于个人兴趣,将个人制作的MV传到了网上,这件事本身无可厚非。但把《县委书记》这首歌的词和曲同我联系起来,“涉嫌”吹捧我,这个我实在担当不起。对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我愿意从善良的愿望去理解,不做评论,平常心对待。

  如果说,李雪荣因为一支歌“无辜躺枪”,那么四川省南部县县委书记何修礼则是“自找的”。

  在一次南部县举行的春晚节目中,何修礼与四川省交响乐团合作了二胡作品《江山》。有网友转发这一视频,“魔音入耳”“午夜惊魂”等评价“扑面而来”。何修礼因二胡闻名全国,从而被冠上“二胡书记”之名。而此后数月内,201411月,“二胡书记”被免去相关职务。20151月,何辞去四川省人大代表职务。

  很多在任、离任的,甚至是被免职的县委书记,其工作方式方法都会或多或少为人议论。作为一个县的“一把手”,总是吸引多方目光关注。近日,安徽省一位县委书记的死亡,也引发了人们诸多猜测。

  126日,安徽省郎溪县公安局发布通告称:125日,因家人无法联系上郎溪县县委书记邵建华,县里立即组织人员寻找。当晚23时许,工作人员在天子门水库发现邵建华,经医生诊断已死亡。目前遗体已送殡仪馆,善后事宜正在处理中。

  128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致电郎溪县委宣传部,证实了邵建华死亡的消息。但具体的死亡原因,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县公安局正在调查。

  县委书记尸首为何出现在水库里,是失足落水,还是刻意轻生,抑或是为人所害,围绕在逝者身上的各种猜想,在郎溪县发酵……

  《新京报》记者也试图找出与邵建华死亡有关的蛛丝马迹,该报127日,表示邵在死前一年,曾遭到群众实名举报。

  斯人已去,只留下各方猜测之音。

  (应被访者要求,陈建、王召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