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百姓心中那盏“灯”

——记贵州省镇宁县公安局民警胡德胜

 

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们总能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跋涉在苗家村寨的田间地头。问民情、知民意、暖民心,他用责任担当传递着执法服务正能量,用点滴真情温暖着百姓的心,他就是镇宁县公安局一个“管警察的警察”——督察大队大队长胡德胜,有人说他“爱管闲事”,但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娘舅人”。

“一谢您心系民生履行督察职责;二谢您以行动注解‘群众利益无小事’,上心为民解难;三谢您重树‘为人民服务’榜样,热情替民办实事;四谢您传递公务正能量,下沉民间解民怨;五谢您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寓意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爱……”近日,镇宁县朵卜陇乡群众王永平将一面绣有“民警大走访,为民办实事”的锦旗和感谢信送到镇宁县公安局。

201211月,胡德胜在城关镇耗子井走访时,居民王永平向他反映,他的实际年龄和户口簿上的年龄有误,导致不能办理结婚证,孩子不能落户等情况。胡德胜当即与王永平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联系,核实情况后,及时在户口簿上为其更正年龄。

落实身份问题后,胡德胜到王永平家中回访,王永平的父亲王文学向他反映一件事情:2006年,王永平的母亲乘坐舒某的三轮车出了交通事故,县法院判决舒某赔偿医疗费26000元,但一直没有得到执行。虽然这已经不是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但“爱较劲”的胡德胜还是专程来到法院执行局,向法院了解情况。由于当事人舒某没有经济赔偿能力,他就同法院相关负责人一道,上门向王永平的父母做解释,得到当事人的最终谅解。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胡德胜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晚上,他习惯性地开展走街串户的“错时”走访巡查。在走访中,他发现城关镇耗子井一个2公里长的深巷子没有路灯,当地居民晚上出行极不方便,行人安全隐患严重,是困扰当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这一次,胡德胜又管起“闲事”来。短短7天时间,他先后6次跑遍供电局及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请示汇报领导,协调召开现场办公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相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安装好路灯。7天后,巷子的灯亮了,群众出行安全了,看着百姓心中的“灯”亮了,胡德胜的心终于放下了。巷子路灯通电的当天晚上,家住巷子尽头的低保户李婆婆守候在路口,等胡德胜经过时,掏出两个带着余温的鸡蛋,硬是塞给他……

“路通了!灯亮了!”梁祝厅紧紧握着前来回访的胡德胜的双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梁祝厅是镇宁县城关镇白马大寨村村民,20129月,在福建打工的丈夫意外身亡,家庭生活极度贫困。

胡德胜在“大走访”中,了解到这个贫困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一次去梁祝厅家,留下身上所带的现金800余元,解决其家的燃眉之急;第二次去梁祝厅家,他带去其家享有三级补助的好消息,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第三次去梁祝厅家,他带去电力部门为其减免供电设施费用的通知,点燃梁家对“光明生活”的向往;第四次去梁祝厅家,他带去梁祝厅丈夫罗伟在福建打工被人故意伤害致死,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民事赔偿16万余元的消息,为其改善生活条件;第五次去梁祝厅家,他带去当地政府搭建300多米长的水上浮桥,即将修通出行道路的好消息……

“您有什么需要帮忙吗?”这是经常挂在胡德胜嘴边的口头禅。丁旗乡丁旗村刘家的孩子走失了,寻找的队伍里有他的身影;县城电力小区大门的锁坏了,他拎着修锁工具来换锁;城关镇环城路二桥小区的电线线路老化,他上门贴上注意防火的警示标语,协调电力部门更换线路……大至涉法涉诉的官司矛盾纠纷,小至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寻常百姓家事,他就“爱管闲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2012年以来,胡德胜在工作时间之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登门入户走访群众1000余户、1800余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10件。在今年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民众满意度测评中,胡德胜获得20余万网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