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同事争职务”还需理性看待

当基层公务员抱怨自己工作繁重、压力极大时,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将在全国范围普及。这意味着,未来,公务员即使走不通“升官”这条路,也可以通过职级的晋升提高自己的待遇。在东部某镇政府工作的刘霞为此很开心:“终于不用跟同事奔着同一个领导职务去了!” 

如果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繁重归纳为“累”,那么,其对由升职无望导致待遇低下的不平便可以“惑”形容。即将实行的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改革,无疑为基层公务员的晋升打破“天花板”、开辟“新通道”,颇具惠及基层、减压释惑的抚慰效应,正如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所言,将解决县以下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问题,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去争当“长”的局面,让他们能够安心长期在基层工作。“不与同事争职务”道出了他们对此项改革举措的赞同与轻松。

应该说,“不与同事争职务”,的确释放出了官本位思维失灵、基层公务员心理压力减轻的积极信号。不过,对于这种“不争”心态,还需从有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积极角度正确解读,否则,或可有悖推出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改革善意。  

诚然,“不为谋大官,但求干大事”当为公务员队伍的基本价值观。但基层公务员对“官职”的谋求却并无原罪。毕竟“官员”总需要人做,“职务”也不能空缺。问题的关键不在是否“为官”,而在于对“官念”的正确认知、对权力的善待使用和谋官过程的光明磊落。比如,竞争上岗,民主选举、顺其自然等等,我们反对的是处心积虑地跑官要官,千方百计地以权谋私,只要把“为官”视为担负更大责任的机遇,展示才能与价值的平台,拥有“权为民所用”的履职底线,努力为官便当无可厚非。

其实,即便是推出“职级”的晋升通道,也未必就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顺理成章,抑或是领导照顾情绪、施舍恩惠的“赠与品”,也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条件标准、考评程序与公正监管等制度性设计,尤其是颇具“良心活”属性的政府行政工作。如果说薪酬“普涨”旨在解决养家糊口之类的普遍性生活成本问题,那么职级的晋升就应当体现鼓励干事创业的竞争精神。这就需要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需要基层公务员脚踏实地的敬业态度、为民服务的工作业绩,正所谓凭党性干工作,看政绩用干部。

廉政与勤政原本就是拷问干部的正反两面。围观“不与同事争职务”,应当解读出为干事创业营造宽松履职环境的正能量意义,摒弃与世无争、碌碌无为的“混”日子心态。可以没有邀宠争“长”的官欲,但不可缺创先争优的蛮拼精神,这应当成为公务员应对反腐倡廉清明政治、改革红利惠及基层新常态的履职新姿态。